个别教育的概述

一、个别教育的概述

(一)个别教育

小学班队的学生教育工作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集体教育是班级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个别教育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深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学生……我们的原则是:既依靠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推动集体的前进。”由此可见,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小学班队活动中,班队工作者要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就必须认识个体与集体的这种关系,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形成集体与个体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一个多人组成的班集体中,从思想到学习乃至纪律等方面,每个学生不可能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个别教育就成为班级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个别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个别教育,是班主任难以定时定地定人定事而又必须随时随地随人随事机智地进行教育。狭义的个别教育是指针对特定对象的特点,通过个别接触或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的教育活动。个别教育是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内容之一。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个别教育并不等同于做后进生的工作,还包括针对优秀生和中等生的工作。这就是说,个别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成员发展的个别特点,给予特别的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班队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及学业与品德发展的不同水平,以崇高的道德准则启迪学生、激励学生,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

(二)个别教育的意义

个别教育是班队工作者重要的工作途径。班集体状况如何,取决于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班主任只有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不断进步,班集体才能健康地发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需要。班级中,学生不仅表现为学业与品德发展处于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在人格特征方面,每个学生又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独特个体,而且存在由原生家庭背景的不同自带的差异。所以,班队工作者进行个别教育工作时,既要看到一类学生的共同点,又要看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别,运用教育技巧和规律,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为班集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转化个别学生,进一步促进班集体发展。要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班队工作者应对自己敲响警钟:你的工作是育人的,你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你班的每名同学

【案例8-2】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王亮,最近上课经常迟到,多次找他谈话也不见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经常迟到?带着这个问题,我和班长专程到他家进行家访。原来王亮的家离学校很远,上学所走的路是一条泥土路,晴天一路灰,雨天一路泥,很是不好走。到了他家后,更意外的情况让我惊呆了,只见年仅10岁的他正在厨房里围着灶台忙前忙后地做饭,年幼的妹妹趴在门口的石台上写作业。一问才知道,他爸爸生病,在外治病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家中的事情全靠他一人忙活。他上课迟到的原因找到了——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和班长一起帮他。第二天,我把王亮迟到的原因告诉了班里的同学,大家决定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同学到他家里帮他做家务;有的同学带他和妹妹到自己家吃饭;还有的同学干脆到他家和他做伴,一起学习,一起干活。从此,王亮上学再也不迟到了,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学期结束时,他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可参看,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农村“留守学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126/8680613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