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需要明确作为班队工作者我们应该了解学生什么,也就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作为班队工作者,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既要考虑了解范围的广度,也要注重了解内容的深度。班队工作者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人的一生会经历三个重要的场所,分别是家庭、学校和职场。家庭作为人出生的第一环境,对孩子成长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学生身上的坏习惯和不良思想也与家长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密切相关。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各不相同,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及教育方法也各异。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班主任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以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包括:学生家庭的政治、经济状况;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家庭的教育理念;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条件;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成长历史;学生在家庭中所表现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同时,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家庭气氛是否有利于学习,有无可利用的学习物质环境,是否有效地利用等。对学生家庭情况的全面把握有助于班主任分析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及其制约因素,寻找适用于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同时有助于班主任在家访时找到交流的切入点,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提高家校共育效果。

(二)了解学生的年龄、身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

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水平、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和能力有很大的不同。班主任要明确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与运动能力,包括学生身高、健康情况,患病、残疾学生的比例,近视眼的发病率,体育达标情况及班级传统体育项目等。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了解个别学生可能存在的紧张、烦躁、忧郁、恐慌、消沉等心理问题,对社会、学校、家庭、班级、老师等存在的逆反心理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以及存在的思想问题,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管理,运用教育教学的艺术,采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配合,使教育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明晰学生对各个学科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各学科发展是否均衡。同时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已具备何种知识,哪些是清晰的,哪些是模糊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据此对学生的准备状况进行分类,摸清学生学习新教材的难点;了解不同类别学生的起点行为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增强教学的预见性与针对性。与任课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判断学生的能力基础和经验基础与教材对能力的要求是否契合,以便其他科任老师能够设计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避免教育教学的盲目性,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

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可能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班主任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同时,班主任还应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学生对学习是否具有独立完成的信心,对学习困难所持的态度,在学习中的毅力表现,在学习中成功的愿望和要求等。弄清楚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优势及弱点,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的兴趣爱好相比较,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科特长,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学与管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力。

(五)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作为班队工作者,要了解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人数所占比例,以及形成原因,班级同学的是非观念、人际关系、行为习惯及其表现层次,掌握班级舆论倾向和课堂纪律等情况。着重了解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对国家和班集体的关心程度,遵纪守法、礼貌待人、文明习惯以及要求进步的情况等,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某些行为、心理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适切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