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五少爷 投身大时代

(一)方家五少爷 投身大时代

父亲杨永直(原名方璞德),安徽桐城人,1917年9月出生于江苏常熟。我爷爷方时褧(号孝充),于宣统二年至辛亥年间任常熟县知县,是安徽“桐城派”文学家暨清季理学家方宗诚之孙。父亲共有兄弟八人,排行第五。

我爷爷方时褧逝世后,奶奶杨琴芬携父亲兄弟二人由安庆小南门方府大院迁徙至南京,在著名的文化街——成贤街以5万大洋兴建了一所三层的西式洋楼。小楼两侧院墙处有一条小河环绕,一直延伸到南边的浮桥,与秦淮河两岸毗邻相连。奶奶杨琴芬住在二楼朝南的两间正房,一间卧室,另一间是她的佛堂。靠东北侧的两间分别是书房与客房,中间是餐厅。而一楼同样的房间却时常空关着,不久后租于方家的一房远亲、时任国民党军的一位师长,每月可收房租70元大洋。仅此一项,可供一家人一月开销有余。父亲与在家的六弟琼德(何均)住在三楼。奶奶携父亲兄弟二人来到南京后,从精神上摆脱了封建大家族的桎梏,心情愉悦得多了。她厮守着父亲与我六叔,希望度过她孤独而又安逸的后半生。

其间,“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相继发生,1933年1月日寇占领热河后,继而又占领了察哈尔,进攻绥远与华北等。狂妄的日寇公然叫嚣,整个中国都将是他们的保护国。中华民族处在危险的关头。父亲当时正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高中部,蒋介石的“读书救国”论已藩篱不了父亲抗日救国的情怀。他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开始大量地接触18、19世纪的德国哲学、俄罗斯文学,特别是十月革命前后的进步书籍。米丁的《哲学大纲》、河上肇的《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逻辑学》、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论》、倍倍尔的《妇人与社会》,还有20世纪30年代初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前途的各种争论。凡这些学说与论著父亲都有所涉猎,它把父亲的思想引向了新的境界。腐败的社会现实更加引发了父亲强烈的不满,尤其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更令他愤恨不已。他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期待与向往。他逐渐地从所谓“桐城派”的文豪世家与“新月派”的精英意识(其堂哥方玮德、九姑方令孺均为著名的“新月派”诗人)中解放出来,转而趋向更广阔的天地。

1935年,父亲组织了进步学生团体“读书会”。“读书会”主张积极的抗日理念,与学校当局所讲的“读书救国”相对立,最多时参加的学生达上百名。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后,南京的学生也冲破重重险阻,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参加者亦遭到反动军警的监视与拘捕。与此同时,父亲也因组织“读书会”的同学参加游行示威活动,而受到中央大学实验中学中学部校长许恪士的警告,也受到了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的口头“训诫”。1936年初,父亲偕“读书会”部分成员,参加了中共外围地下组织“南京大中学校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他负责“南京学联”的宣传工作。父亲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很快被敌人发现。1936年1月的一个晚上,宪兵队包围了成贤街文德里14号——父亲的家暨“南京学联”的秘密联络点。父亲的同班同学、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崔宗纬与班上的“数学尖子”徐祥达得此消息后,即刻告诉了父亲。父亲早宪兵队一步回到家中,以寥寥数语安慰并告别了奶奶,只身前往上海,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继续从事他的革命活动。

8月初的一天,一位名叫“马义”(于光远)的北京青年来到复旦大学,他带来了父亲三哥方琦德的口信,并告知父亲,方琦德经有关途径了解到父亲的革命活动与表现,亲自介绍他加入中国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即“民先”),并已得到“民先”总部的批准。“民先”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全国性的抗日组织,总队长是李昌。马义还向父亲交付了“民先”成立的宣言及“规章”。此时的方琦德是中共地下党清华大学支部书记。马义是受方琦德委派来找父亲完成此项工作的联系人。父亲的主要任务是长期隐蔽、积蓄力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发展他人加入组织。马义走后,父亲的联系人是上海《妇女杂志》的编辑姜平。从此,父亲便投身革命工作,成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一名战士,时间是1936年8月8日。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奋起抗战。方琦德、方珂德(又名方章,时任中共地下党南京市委委员)与中共长江局有关领导同志一起来到南京。方琦德与方珂德旋即召集父亲及当时“南京学联”的主要负责人在父亲家中开会。方珂德对父亲等人说:“目前的形势十分紧迫,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我们的口号是‘巩固后方,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一寸土地,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中国共产党还准备立即发布国共合作的宣言,宣布中共愿为彻底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暨八路军新四军,担待抗日救亡之责。”方琦德接着对父亲说:“你可以把这些消息告诉其他的同志,你们越早知道中央的精神,就越有利于工作的展开。”父亲激动地握着他俩的手说:“我今天找到党了,原来你俩都是中共党员。我志愿并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方珂德笑着对父亲说道:“不急,很快会解决你加入党组织的问题。你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如今大批平津学生南下宣传抗日,你可以迅速组织原‘南京学联’的骨干力量,配合所有的活动,这是对你的考验。你志愿加入党组织就必须接受考验。”同年8月,父亲在四哥方珂德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