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李培南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诞生,1883年3月14日逝世。今年是他逝世一百周年。
马克思是一位很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伟大思想家、革命家、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国际无产阶级、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彻底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已经经受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的检验,不管它发展的道路怎样曲折,遭到了什么样的歪曲、污蔑、仇视、查禁和迫害,但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学说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2]列宁还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的现象的共产主义。”[3]
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最充分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的正确性。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切胜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想就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扼要地谈点个人的意见。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是比较晚的。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4]这是十分正确的。在此之前,尽管有一些知识分子零星地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个别论点和某些著作的片段,但不系统,还没有深入实践而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思想武器。只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才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实践和理论探讨中所接受,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向中国人民介绍了不少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这就引起了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认真地思考挽救中国危亡所要走的道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上和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今天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还不重视知识,不重视知识分子,不发扬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作用,那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那是非常错误的,而达不到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遭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处境十分困难。当时在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如果还能允许马克思著作的出版发行的话,那么在中国,反动统治者则完全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视为洪水猛兽,严加封锁,出版发行单位被查封,译著者更遭到残酷迫害。不少同志就是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能够这样大量出版和发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合法,而且成为一项光荣的任务,这是一个多么可喜的变化。我们应该充分珍惜革命所取得的胜利,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努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发扬光大,更加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我国一开始就同革命实践相联系,同党的活动紧密联系。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他们勇敢地用实际行动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压迫,争取工农大众和民族的解放,创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并宣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从此,党始终把传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光荣任务。过去,在国民党统治区,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党不得不搞秘密的出版发行工作,革命的报刊图书不得不用各式各样的伪装来掩护。在党的领导下,一些进步的书店翻译和出版了一些有关马列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革命根据地,则尽一切可能克服困难,出版发行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在各类干部学校中则组织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因而马克思主义在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在群众中,特别在党员干部中有了比较广泛的传播。我党今天一大批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党、政、军老干部,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战争环境下培养造就出来的。
几十年来,我们党传播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丰富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决不能为学习而学习,为传播而传播,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应用,为了用以指导革命的实践。只有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才算真正懂得了马克思主义,才算达到了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这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在大革命时期,我党的主要领导者就没有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结果犯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使革命遭到惨痛的失败。此后我党的一些领导人又一再犯“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特别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损失了百分之百,苏维埃地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而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这些人自封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并排斥和打击了一大批坚持正确思想的同志,这是十分沉痛的教训。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挫折面前,并没有气馁,而是勇于接受教训,改正错误,继续进行战斗。遵义会议后,特别是经过1942年的整风学习,我们党实现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使中国革命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夺取了全国政权。全国胜利后又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可惜毛泽东同志在晚年违背了马列主义原则,错误地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错误地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以来极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实现了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从而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回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向前推进一步,这一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经历了曲折道路的。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最后一定会取得彻底的胜利。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决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要用以指导革命的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忽视了哪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它同中国的情况、中国丰富的革命经验和建设经验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主观主义:一方面,要反对教条主义。它不顾中国的国情,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经典著作囫囵吞枣,死记片言只语,不求理解;在实际应用上照抄照搬、生搬硬套。我们中国革命吃这种教条主义的亏实在太大了,教训实在太多了,使人不能不常常想到它。另一方面,还要反对经验主义。它轻视理论,把经验绝对化,特别要反对那种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把感性的认识和主观愿望当做客观真理而付诸实施的错误倾向。这种主观主义也会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损害,这个教训实在太深了,决不能轻易忘记。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那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的错误,我们要永远记取这个教训。至于说什么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说什么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该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贡献,否定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等等说法,显然是违背历史事实;因而是完全错误的。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如果没有这种发展,中国革命是不能够成功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不能前进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在这里我只略举几点以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在特殊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因而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还是把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同志反对了陈独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右倾错误,坚决主张要由无产阶级来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不管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或者被迫分裂时,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在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决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同志领导了农民武装起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他在领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不是教条主义地以城市为中心,而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和最后夺取城市,并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多次的“围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创建了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夺取革命的胜利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3.毛泽东同志在战略、战术、政策和策略、党的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教育工作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在各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就在于他们能够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之,理论脱离实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就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的挫折和失败。
所以我们要像毛泽东同志那样坚决反对离开中国社会或中国革命实际去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今天,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该高度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肯定毛泽东同志在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历史贡献,特别应该欢欣鼓舞地看到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建国后三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我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的新发展。
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扬群众的首创精神。
从上述来看,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应用。因此,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就要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新经验。如果不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指导实践的意义,就会失去它强大的生命力,也就不可能指引我们去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了。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无条件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是这样,我们能叫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肩负着艰巨的任务,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关键的工作是要求我们面向实际,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如果不把深入实际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作为头等大事,如果我们不面向实际,不面向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新创造,进行研究分析,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括,那就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目前改革之风吹遍全国,这都要求我们奋起直追。不是这样,我们不就自动放弃职守了吗?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定地继承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各个领域的实际,有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善于针对错误倾向,正确地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斗争。我们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积累新的经验,创造新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5]我们一定要不辜负党对我们的最大期望,一定要作出应有的成绩来,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做出贡献。
(原载《社会科学》〈上海〉198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