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工作和军事斗争交替运用解决苏北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者是互有联系的。陈毅同志在苏北对三大法宝运用自如,并有所发展。黄逸峰说,黄桥战役中新四军以5000人战胜国民党10万人,正是陈毅同志把政治工作与军事斗争结合,减少不利条件,创造和扩大有利条件的结果。他依靠地方党把苏北同我们有关系的人都发动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参加过革命、以后又脱离革命或脱党的人。对于比较正派、对韩德勤不满、要求抗日的地方士绅,也都作了工作。加上团结争取了两李一陈和保安旅,使他们保持中立,就能孤立韩德勤,从政治上保证了黄桥战役的胜利。
在新四军占领黄桥以后,韩德勤集中优势兵力反攻。他把勾结敌伪、坚决反共的保安第九旅张少华部调到姜堰,以隔断相互靠得很近的李明扬部和陈太运部,将陈部从姜堰赶到曲塘、海安一带。陈毅同志看出韩德勤通过张少华监视李明扬,并企图勾引日伪对我合击,就果断地采取突然袭击,先发制人,用一昼夜的时间攻克姜堰,使韩德勤大为震惊,指责李明扬“引狼入室”“勾结新四军”,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陈毅同志运用军事斗争攻克姜堰后,立即开展政治工作,在姜堰召开了有各方面代表参加的和平会议,陈毅同志慷慨陈词,列举张少华罪状,表示新四军打下姜堰,但是决不要地盘,而是要团结抗战。到会者热烈拥护,当即发表通电,向全国呼吁和平,一致抗日。这时韩德勤的主力部队1.5万人已向姜堰出动,陈毅同志决定主动撤出姜堰,让李明扬接管。部分干部对此一时思想不通,陈毅却说:“若要宝换宝,珍珠换玛瑙。”当黄逸峰通知李明扬“陈司令请你接管姜堰”时,李喜出望外,感动得流出眼泪,说:“陈司令说话是算数的!”这件事在苏北影响很大。陈毅又要黄逸峰将缴获李守维八十九军的战利品送给李明扬和陈太运,作为对他们保持中立的酬谢,他们欣然接受。
在黄桥战役打败韩部以后,陈毅同志抓紧搞好优待俘虏的工作,他请黄逸峰对旅长以上的俘虏讲话,表明去留自愿,保证将被俘情况保密。这样做,政治影响很大。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在黄桥战斗过程中狼狈逃窜,淹死在八尺沟河中,他的老婆马邦珍前来收尸,陈毅专门派黄逸峰去接待,做好工作,使她改变了原来对新四军的看法。
陈毅同志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开展政治工作,发展统一战线。黄桥战役后,李明扬、陈太运提出建立一个缓冲区,由友、我双方各抽一部分兵力组织一个大家信任的部队,并提议由黄逸峰当司令员。陈毅认为组织这个部队本身就是一个统战工作,就接受了这个意见,要黄逸峰同志负责此事。结果,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组织了一支1000多人的部队,尽管开始时没有战斗力,以后经过改造,逐渐加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上可知,陈毅同志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法,交替运用军事斗争和政治工作,赢得了黄桥战役的胜利,这是他军事思想的特点。从而完成了挺进苏北的艰巨任务,取得抗战的领导权,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原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学情况》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