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桥战役看陈毅同志的军事思想——记黄逸峰同志在历史所的一次讲学

从黄桥战役看陈毅同志的军事思想——记黄逸峰同志在历史所的一次讲学

王鲁 整理

今年是黄桥战役四十周年。这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新四军在陈毅同志领导下战胜苏北国民党顽固派,打开了局面的一个重要战役,它对于开辟苏北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战局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我院院长黄逸峰同志亲身经历了这次重要的斗争,对陈毅同志的军事思想有深切的感受。1980年9月4日,特来我所以“从黄桥战役看陈毅同志的军事思想”为题进行讲学。会议由副所长沈以行主持,全所同志都参加。

关于黄桥战役,电影“东进序曲”,话剧“黄桥决战”、“东进!东进!”等都有所反映,但黄逸峰同志认为其中有些情节违背了我军领导者的军事思想,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他认为,黄桥战役的胜利,不是由于单纯的军事观点,而是政治工作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结果。毛泽东同志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是极而言之,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阐明了斯大林关于“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的论述,但有的人却因此认为枪杆子能指挥一切,天下老子打下来,要怎样就怎样。实际上军事战斗离开了政治和其他必要的条件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在文艺作品方面,例如“芦荡火种”,原来是以阿庆嫂搞地下工作为主线的,这本来也应该反映,后来改为“沙家浜”,一定要“突出阶级斗争”,结果离开了政治工作和地下斗争,变成单纯军事观点,十几个伤病员打下沙家浜。又如过去批判所谓“白区工作中心论”,其实,刘少奇同志并没有这样强调过,但是,“文化大革命”中却把地下党、地下工作诬蔑得一塌糊涂,好像地下党不是叛徒,就是特务,都是给敌人当情报员的,这完全违反了历史事实。过去在我们党内,部队党员只占百分之二三十,其余都是地方上的。地下党员在敌人残酷统治下坚持斗争,对革命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哪能只说“天下是老子用枪杆子打下来的”呢?所以黄桥战役胜利后,陈毅同志常说:“牡丹虽好,绿叶扶持”,牡丹是军事,绿叶就是政治,是地方。军事学上有一句名言: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当矛盾发展到激化,政治上不能解决时,就靠军事来解决问题,而军事解决问题又不能离开政治。我们同敌人斗争,就是军事、政治反复交叉运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