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八”右江起义

二、“十二八”右江起义

当俞、李在南宁宣布反蒋,继续进行军阀战争以后,我党即派雷经天到右江,预先布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根据地。并组织工农红军。雷以广西省农协特派员的名义在平马设立办事处公开活动,先到思林与黄永达、阮殿煊、黄金镜等商量,再到恩隆、林蓬与滕德甫、滕国栋等讨论;后到奉议仑坪与黄治峰等接洽,并分配严敏去东兰、凤山与韦拔群、黄明春等联络;派陈洪涛去向都与农春荣等联络,要求各地立即恢复农会的组织,集中农民的武装,同时派陈洪涛在恩隆,徐迅生在奉议,张展球在思林,严敏在东兰、凤山帮助各地工作,成立党的县委。从此右江的农民运动,更加活跃起来。

在俞、李的军队里面,警备第四大队为张云逸领导,并兼教导队的副队长。警备第五大队为俞作珍领导,这两个部队都没有到前线去参加反蒋战争,留驻南宁。党决定,倘俞、李失败,这两个部队即到右江与农军结合,实行六大的决议。在右江成立苏维埃政权,割据右江。10月初,俞、李的部队在桂平、贵县前线已经崩溃,南宁形势混乱。教导队长许某某原是黄绍城的部下,企图乘机带队投蒋,但在教导队中我党有李朴、袁任远、冯达飞等分任队长或政治指导员,即欲将许逮捕,但被他发觉,于夜半发生事变,李朴开枪打许不着,在混乱中给他逃跑,部队四散。后张云逸率领警备第四大队进城,教导队的士兵集合回来400多人。10月13日,俞作柏、李明瑞率领俞作珍的警备第五大队上龙州,护送俞作柏经安南逃往香港。张云逸派雷祝平、李干辉率领第三营到右江平马,并将南宁所有的金库、枪械库、武器弹药全部向右江搬运。再后,张云逸率领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队,分水陆两路向右江并进。邓斌(即邓小平)、陈豪人、龚鹤村、叶季壮、许进、罗少彦、李谦、沈静斋、何子仍、冯达飞、许卓、袁任远、李朴等均同来右江,于10月20日到达平马。

警备第三大队,原是广西、云南边界的土匪,为俞作柏所改编,调驻南宁。当警备第四大队进驻右江时,熊镐亦率警备第三大队来右江分驻各地。但该部匪性未改,到处欺压群众,而熊镐则企图与警备第四大队争占右江的地盘,心怀叵测。当时右江各县旧的政权依然存在,对老百姓作威作福,而警备第三大队又与县政府的警备队互相勾结。我们即决定解除警备第三大队的武装,推翻旧县政府的政权。10月28日,我们调集恩隆、奉议、思林的农军300余人、群众千余到平马领取警备第四大队所发给的武器,连同该队驻平马的第三营,由雷经天负责指挥。在当天下午3时将警备第三大队及县政府包围袭击,收缴所有武器,解散其部队,并将恩隆县长及警备队长逮捕。同时,张云逸在百色将熊镐(警备第三大队队长)扣留。田州方面的行动较为迟缓,致警备第三大队驻田州的一部分武装乘夜逃跑。不久,即将熊镐及恩隆县警备队长枪毙。恩隆县长黄子衡是东兰人,愿意参加革命,经韦拔群担保释放。从此,右江各县完全为警备第四大队及农军所统治。百色的政权由警备第四大队政治部暂时代管。此后,奉议、恩阳、恩隆、思林、果德、向都、镇结、东兰、凤山几县的农会,相继改为各县的革命委员会,成为临时的政权机关。但各县地主的民团武装依然存在,集中到寨子里面据守,保留着白色的据点。当时即派军队和农军分别进行肃清工作,并准备召开右江各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