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应如何保卫大上海
黄逸峰
闸北江湾我军因大场之失,而有计划地后撤了,一部分民众不明真相,仅因目击闸北我军之退出,竟以为我军放弃上海了,其实日军费两个半月之代价,伤亡十数万之兵将,耗损无量数之弹药和枪械,所获得者仅上海沿江不满二十平方公里之一隅,我军现在仍保有沪东北、沪西、沪南、浦东及租界各部,而全上海之三百多万民众,仍为我黄帝子孙,而八十八师之谢团官佐士兵三百余人正在孤军扼险与敌死战,上海何尝失去?上海不但没有失去,因为防线之移动,对于我军作战更为有利,上海且获得了进一步的保障。只要我们三百多万民众有坚强保卫上海的决心,我们相信,大上海将永远在我们手中,闸北江湾以至敌人所获得的一隅仍能由我们收回。可是民众应如何保卫大上海呢?
在防线移动以后,上海民众救亡的干部有一部分人发生三种不同的倾向,都是不利于保卫大上海的。
第一,逃避的失败主义者
这一派人是代表一些“抗敌本无决心”“救亡原属投降”的分子,他们感到闸北江湾我军的退出即认为上海军事的整个失败,他们憧憬到,上海即刻要成为敌人的区域,关心着自己的安全,自以为曾经参加过救亡运动将成为敌人和汉奸搜捡的目标,情绪上表现着极端的颓废和懊恼,他们认为救亡工作毫无办法,唯一的出路就是逃向后方走上安全地带,这种人如果不因曾经做过救亡运动,简直有做汉奸的可能。
第二,畏怯的取消主义者
这一派人在主观上对于救亡工作有相当的认识,而且对于救亡工作也具有相当的热心,不过因为自己缺乏决心,顾虑到前途工作的艰苦,因此对于今后的救亡工作,主张逐步撤退,尽量地采取和平、秘密、软性的方式以求避免种种的压迫与摩擦,主张把我们的工作从光大公开的群众中、从马路上退却到里弄中房屋里。由极端对于环境的畏怯进而为取消主义者,这派人在干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救亡影响很大。我们必须以群众的力量对他们加以督促。
第三,愤怒的蛮干主义者
这一派是最热情的青年,他们愤然于闸北江湾我军之退出,民众救国工作受种种抑制,汉奸亲日分子妥协派之横行,他们感到救国工作难以开展,忧心于大上海无以保持,因而主张尽所有力量,作孤注一掷。这一派因为主观认识较差,遂由热情刺激而形成蛮干主义,此辈必须加强救亡的认识,使他们的热诚能适当的贡献,以期有利于救亡工作之推进与开展。
上面三种态度,虽然他们在认识的程度上有简单的差别,但其不利于救亡工作。我们民众要保卫大上海,必须除去这三种态度,不逃避,不畏怯,不蛮干,我们要实行:
一、以集体行动重新提高大众的情绪
大众的救亡情形有些低落了,救亡工作有停止和没落的可能,负责领导群众工作的,应当首先自己铁定,号召我们可以号召的群众,来一个公开的和平的集体行动,以提高大众的情绪,拿紧张的事实,告诉群众,以时下的救亡工作,不但不因闸北江湾我军撤退而停顿,反因此而更加积极与加强起来。
二、广大的开展群众的组织
无疑的,上海是三百多万民众的上海,如果能将三百多万人组织起来,使他们发生很大的力量来保卫上海,上海是不会沦陷于敌人之手的,可惜到现在,群众的组织还是难以开展,大家老是希望等候上面下一个命令,后者用各种平凡落后的方式来把群众组织起来,这事实上已告诉我们是不可能,我们一方面必须扩大政治宣传,一方面要以政治的力量改良人民生活,给予人民自由,使人民自觉地组织起来,组织能发动伟大的力量来保卫自己的上海,上海是可以保卫的。
三、争取救亡工作的公开
救亡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不畏惧任何压迫,当然我们能避免一切的摩擦,而不妨碍救亡工作的话,我们是可以尽量避免的,然而我们绝不能因怕压迫怕艰苦而停止救亡工作,或者把一切工作秘密起来以至于取消工作。为了保卫大上海,我们再不应使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所浪费或埋藏,如果能使上海的最高军事长官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实行全上海的总动员,把人民武装起来,那么,上海永远是在我们手中的。
总之,上海是在敌人的威胁中的,我们的民众应认清上海是三百多万民众的上海,这保卫大上海的责任,便在每一个人民的身上,我们应力求避免那些逃避、畏怯、蛮干的态度,要积极地组织起来切切实实地干。
(原载《救亡周刊》193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