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验
(1)军队技术化的过程
在修路过程中有相当的浪费,军队对工程一点不懂。起初时他们不喜欢技术和劳动,对作工有意见,宁愿打仗而不愿意作工,同时对技术人员看不起,因认为技术人员资格浅,所以在生活上有时照顾不够,当然技术人员本身也有缺点,如抱自由主义、生活散漫、不严肃,有时候自高自大,和旁人格格不入,但是主要应由部队负责。开始时曾经过一段斗争的过程,思想上进行教育,同时实地工作使个人知道工作的重要,对工作渐有兴趣,领导上思想也搞通,团营领导都亲自干,于是对劳动观念大为改变,下层的情绪也提高很多,因为任务紧,部队人员不知如何下手,自己提出需要技术人员帮助,这样他们也开始尊重和照顾到技术人员。同时自己发动了学习技术,由不重视技术而到需要技术,更进而依靠技术,现在更进而要求学习技术。原来想仍然要去打仗,现在都已经对工作有了兴趣开始学习,讨论并总结经验。这过程是相当艰苦,思想和组织的问题都要解决,使得大家注重劳动和技术。高级人员还要学习技术和劳动组织。
(2)工人与士兵不同
有些人以为士兵竟然不懂技术且有浪费,那么何必用他们修路,只用工人修不好吗?研究经验结果为:第一,工人的长处是技术熟练和习惯铁路规章制度,但缺点也有,工人政治觉悟不高的,家庭观念很强,不愿离家太远,士兵就比较好些,工人开工时常告假回家。第二,工人顽强性差,例如清抚线施工任务很紧,假期二十五日有六十公里线路和十二座大桥,当时和吉林管理局工人合修,结果部队里有接连三十三小时不下班工作,而只吃一顿饭的。而管理局的工人就做不到,我亲自去检查了一次,部队还兴高采烈的竞赛,而工人们都躺着休息。第三,是工人生活散漫。第四是在空袭频传时候,尤其有死伤时,工人跑散了,不易集合,士兵纪律化很容易。结果,所以在抢修时还是士兵比工人强,当然,如果将工人组织起来,经过教育,加强军事管理,那效率比现在还要高些!
(3)与管理局的关系
铁路维修队与管理局的矛盾,有过痛苦的经验,管理局管路,工程局修路,但是有时候管理局也喜欢修路,这动机是好的,两方面有了共同的要求,可是材料只有一份,工具也有困难,因此就有了矛盾,同时工程人员有时候也犯本位主义,也会发生争执。其次是运输上的矛盾。材料运输是由管理局掌握,但在正进行修复的一段路上,运材料是由工程局掌握,没有统一的领导,在车辆的调度支配方面就有了矛盾。两方面向铁路部的报告也都有不尽实在之处,因此关系不好,妨碍工作。当然有合作很好的例子,例如吉林管理局和四支队就有统一的领导,由我自己和管理局局长、处长一同开会商量好,所以合作得很好。第三点,是接收上有矛盾,接收总有些好处,可接收一部人员、器材,增加些工具。接收后总由管理局来管理,工程局得不着便利,看着管理局接收增加了便利条件,自己情绪就不太好,希望共同接收。同时工程局在最前线,总是先接收,然后交给管理局。总而言之,修路养路必须有明确分工,同时工作时必须有统一的领导。
(4)材料运输
经过六个月的经验,我们感到材料准备是工程进行快慢,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施工时的组织运输也是材料准备好以后,工程快慢的决定因素。如果材料准备得很妥善,那是件最大的成就,军运要如何的和材料运输不发生矛盾。军运里面包括人员、武器、粮食、辎重,那么工程材料运输的位置,该放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以为第一是运武装人员,第二是武器弹药,第三是工程材料,第四粮食辎重。因为工程材料运到以后,可以延长铁路九十公里,以后运输也就可尽量用火车,节省了人力和汽车汽油,所以请军运。第一是较抽象的一句话,工程材料运输应该放在第三步。
此外还有一点补充,就是关于装备情形,每一支队有一列工程列车,十二个车皮,有各种的工具,可以在一铁路上独立的工作和修桥等等,纵队里另有较大的工程列车专供大规模修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