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工作开路,打开挺进苏北的局面

(一)政治工作开路,打开挺进苏北的局面

黄逸峰以生动具体的事实,阐述了陈毅同志奉中央命令从苏南茅山地区东进苏北,用政治工作为新四军进入苏北打开局面的情况。当时,因为日本侵略者兵力不足,在苏北地区有大片空白地区,为国民党政权所控制,新四军在那里没有什么力量。为了打开局面,陈毅首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苏北地区的形势,认为国民党中央军顽固而不抗战,苛捐杂税,鱼肉人民,镇压爱国运动,摧残抗日力量,因此,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是中、日矛盾为主要矛盾,而在苏北,人民和国民党的矛盾非常突出。在国民党军队中,中央军、地方军和杂牌军之间矛盾也很大。韩德勤指挥的10万人中,嫡系主力是中央军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和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李明扬部下的几万人是杂牌军,受韩德勤的中央军压迫、歧视,他们之间有时矛盾十分尖锐。苏北是1930年红十四军暴动的策源地,当年的武装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在抗战开始后,群众又揭竿而起,武装抗日,有些队伍被韩德勤吞并掉,组成了10个保安旅。另外还有一个国民党财政部的税警总团,团长陈太运,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少数民族。李守维想尽办法要吞并这支部队,甚至把陈太运一度软禁于兴化,因此陈、李矛盾也很深。陈毅同志了解上述基本情况后,首先找关系,交朋友。他发现陈玉生(原是赤卫队员,脱党)是李明扬部第三纵队第八支队的支队长,通过他,可以与李明扬打交道。李明扬缺少弹药,他的同乡、上饶第三战区军长王敬玖送给他五十担弹药,从上饶运到苏北,靠大批民夫肩挑人扛,运输十分困难。李明扬只得通过陈玉生想办法,陈毅同志得知后明确表示“我们可以帮助!”当即派了一个精悍的连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李明扬收到军火,十分感激,特地写信给陈毅同志道谢,并邀请陈毅访问李部驻地泰州,这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是少有的。陈毅同志亲自带领少数人前去访问,李明扬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集合他的亲信部队教导队聆听陈毅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报告。李的副手李长江,绰号李大麻子,原是农村手工业者,行伍出身,一向反共激烈,曾镇压江苏农民暴动,这次李明扬派他率部听陈毅同志宣传我党主张,他却感到很高兴。李明扬还特地宴请陈毅同志,邀黄逸峰同志出席作陪。席间,陈毅谈笑风生,畅谈历史,表达团结抗战的诚意,却只字不提新四军运送弹药的支援。他这种气派和得体的政治工作,使李明扬很佩服,对陈毅同志以兄弟相称,从此双方常通声气,交上了朋友。

在时机成熟以后,新四军就派了一支力量很小,不足构成对李明扬威胁的挺进纵队,由叶飞、管文蔚同志带领,在江北大桥一带建立了一个桥头堡。这支部队不收税,不征粮,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国民党对新四军的污蔑宣传不攻而自破。这样,新四军有了个立足处,江南、江北的交通建立起来了,后来又增派部队进驻,扩大了立足点。这是政治工作开路的结果,非一日之功,并非像有的戏中所说的那样,忽然有一天陈毅同志如飞将军,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