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育人桃李满天下
在延安时期李培南就曾被誉为“红色教授”。他从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局和华东局党校,直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从做政治教员、主任教员、政治总教到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工作,为党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干部,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李培南从事党校工作将近11年。1942年8月任山东分局党校副校长时,参与领导山东地方和部队县团以上负责干部的整风学习,为提高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和军政素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许世友当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也参加整风学习,是学员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开始时许世友心里不免有疙瘩,心想5个大军区司令为啥只来了他一个,是否党中央与山东分局对他有看法。李培南主动找许世友促膝谈心直至深夜。整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宗派、山头和主观主义,为了进一步加强团结,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组织上对他是信任的。亲切赤诚的交谈,使许世友放下了包袱,爽直地说:“这是全党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有这样的机会要很好学习。”抗日战争胜利,许世友分到了九军团,工作很出色。
抗大学生夏琦,当时是新四军团政委,调山东分局后,也参加了整风学习,因为他在历史上与国民党有过一点瓜葛,整风中大家对他提意见,他很恼火,气愤地去找李培南,身上还带着枪。李培南与他耐心地谈了两三个小时,说小组有些同志提法不合分寸,但只要自己实事求是,总会取得同志们的信任。夏琦思想通了,心情也愉快了。
学员们反映,李副校长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不摆架子,不发脾气,不随便批评人。
解放后,李培南作为南下干部,在温州、浙江工作过之后,还在华东局党校、交通大学等单位从事教育工作。1958年起,他担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哲学研究所所长。在此任期他以极大的精力培育着年轻一代的科学研究人才。
师生之间可真谓手把手地教,踏踏实实地学。年轻的学生总爱请长征过来的老院长讲打仗的故事。李培南却笑哈哈地说:“我告诉你们,打仗再多的人,加起来也没几天,大部分时间是跑路。没有跑路就打不了胜仗。查资料,搞调查,就是跑路。跑是为了打,是往冲锋枪里装子弹。”李培南以跑路和打仗来比喻搞研究工作,强调只有脚踏实地做调查研究,多读书、看资料,要甘坐冷板凳,把富贵、享受丢到黄浦江,才能在社会科学战线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