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第三节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概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pNENs发病率逐年升高,达0.32/10万,发病高峰年龄为40~69岁,男女之比为1.33∶1,pNENs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恶性pNENs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依据激素的分泌状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pNENs分为功能性pNENs和无功能性pNENs。无功能性pNENs占pNENs的75%~85%,功能性pNENs约占20%。常见的功能性pNENs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瘤、胰高血糖素瘤,以及更罕见的生长抑素瘤、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瘤、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瘤及最近被描述的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run,CCK)瘤。胰岛素瘤一般位于胰腺,而胃泌素瘤多见于十二指肠或胰腺,其余的功能性pNENs均少见,统称为罕见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rare functio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RFTs)。

pNENs的病因不明,多为散发性,部分为相关性家族性综合征,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1,MEN-1)、林岛综合征(Von-Hippel-Lindau,VHL)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1)均呈聚集性。与pNENs相关的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为17和18号染色体易位以及18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大部分pNENs是散发和无功能性的,多因肿瘤局部压迫症状或体检时发现,部分因肝脏及其他部位的转移,进一步检查发现原发pNENs病灶。功能性pNENs常表现为激素相关的症状,如低血糖、多发性消化性溃疡、腹泻等,临床上通常较早发现。少部分pNENs是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MEN-1和VHL综合征,这类患者一般较年轻,家族中或本人也有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史。

【诊断要点】

(1)pNENs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多为偶然发现。

(2)pNENs的非特异性症状有出汗、潮红、间歇性腹痛、支气管狭窄、消化道出血和心脏疾病等。

(3)无功能性pNENs建议行多期增强CT或MRI、血清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和胰多肽检查。

(4)功能性pNENs在肿瘤很小时即有明显的症状,但肿瘤定位诊断困难,可行多期增强CT或MRI、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omatostatin receptor scintigraphy,SRS)检查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

(5)Cg是一种糖蛋白,含CgA、CgB和CgC三种,其中CgA含量最多。90%的pNENs呈CgA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原发部位无关。CgA在血清和血浆中均很稳定,且易于检测。CgA可用于pNENs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以及复发转移预测等。①CgA高于正常值2倍提示pNENs;②CgA可鉴别分泌激素水平低到无法检测的pNENs,且与分泌的激素种类无关;③出现转移时CgA升高明显,肝转移时可升高1000倍;④术后CgA升高提示肿瘤复发,且比影像学显示得更早、更敏感;⑤影像学显示肿瘤体积无变化时,CgA可反映肿瘤活性;⑥CgA高和低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和63%,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⑦转移性pNENs患者CgA升高2倍预示生存时间短;⑧接受依维莫司治疗者,CgA是一项预后指标。

影响CgA表达水平的因素包括慢性肾炎、肝肾功不全、高血压等,以及质子泵抑制剂、肾毒性药物、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等;CgA的表达还受采血时间、进餐和吸烟等影响。

(6)胃泌素瘤可通过CT和MRI检查明确诊断和定位,必要时可选用SRS、EUS和CgA检查。重度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易被误诊为胃泌素瘤,可通过测量基础和刺激后的胃泌素值来鉴定,胃泌素水平(基础或刺激后)的测定必须在停用质子泵抑制剂至少1周后进行。

(7)胰岛素瘤瘤体较小者,最佳定位方法是EUS,准确率接近82%。也可向特定的胰腺动脉注射钙剂并测量右(常用)或左肝静脉的胰岛素水平来定位。

【治疗原则】

1.手术是pNENs的主要治疗手段 也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治疗方法,术前任何激素异常分泌导致的症状均应控制,可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症状。

(1)胰岛素瘤:可通过饮食控制低血糖。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和兰瑞肽)可控制部分非转移性胰岛素瘤患者的症状,小部分患者可加重低血糖症状,需慎用。

(2)胃泌素瘤: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能有效控制卓-艾综合征,质子泵抑制剂作用时间更长、更安全

(3)其他功能性pNENs:胰高血糖素瘤和VIP瘤对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非常敏感,如长期用药出现症状复发,可通过增加剂量、提高给药频率或停药后重新用药控制症状。出现严重体重下降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过程中还应考虑抗凝治疗,以预防肺栓塞。对于生长抑素类似物疗效不佳的功能性pNENs,可使用α干扰素单药或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

2.手术争取R0切除

(1)胰岛素瘤和直径≤2cm的无功能性pNENs,可考虑行肿瘤摘除术或局部切除术。功能性pNENs伴代谢性症状(如低血糖等)的,无论肿瘤大小都应切除。直径>2 cm或有恶性倾向的pNENs,无论是否有功能,均建议行手术切除,必要时可包括相邻器官并清扫区域淋巴结。胰头部的pNENs建议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亦可根据病灶大小、局部浸润范围等行保留器官的各种胰头切除术;胰体尾部的pNENs应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可保留或联合脾切除;位于胰体的肿瘤可行节段性胰腺切除术。

(2)对于可切除的局部复发病灶、孤立的远处转移灶,或初始不可切除的pNENs,经综合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的病灶时,如果患者一般状况允许,应考虑行手术切除。

(3)偶然发现的直径≤2cm的无功能pNENs,是否均需手术切除尚有争议,应根据肿瘤的位置、手术创伤的程度、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患者从手术中的获益,衡量利弊做出选择。

(4)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pNENs的手术治疗,局部不可切除pNENs的影像学评估和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订的《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目前认为,减瘤术或姑息性原发灶切除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但下列情况可予以考虑:①局部晚期或转移性G1/G2级无功能pNENs患者,为预防或治疗出血、急性胰腺炎、黄疸、消化道梗阻等严重危及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可行姑息性原发灶切除术。②对于功能性pNENs患者,减瘤手术(切除>90%的病灶,含转移灶)有助于控制激素的分泌,缓解激素过量分泌的相关症状。减瘤术时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组织和脏器。③对于无功能转移性pNENs,如仅存在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原发灶切除可能有利于对肝转移灶的处理,可考虑行原发灶切除。

3.进展期pNENs患者可视情切除胆囊 进展期pNENs患者手术后若需要长期接受长效生长抑素治疗,建议在手术的同时切除胆囊,以减少患胆汁淤积和胆囊炎的风险,尤其是原来已经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

4.做好术前评估 pNENs术前评估需排除遗传性综合征如MEN-1、VHL综合征,这些遗传病需要特殊的术前准备、治疗和随访策略。

5.晚期pNENs的综合治疗 无症状且无法手术者,出现疾病明显进展或有症状无法手术者,需经验丰富的医师判断后考虑治疗方式。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1)靶向治疗:苹果酸舒尼替尼(索坦)和依维莫司对晚期和进展期pNENs有效,可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2)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大部分pNENs和有激素相关症状者应接受生长抑素类似物等药物控制症状。无激素相关症状但SRS阳性者也应考虑接受生长抑素类似物等药物治疗。奥曲肽可延长治疗的主要终末时间点,适用于分化好(G1和G2级)、转移性、SRS阳性、生长抑素类受体阳性者。

(3)射频消融、动脉栓塞化疗、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可用于控制肝转移灶,有效减轻肿瘤负荷,减少激素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化疗:无法手术、进展期、高分化、肝转移者,可采用链脲霉素+氟尿嘧啶和(或)多柔比星方案。链脲菌素+多柔比星方案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但毒性较大;且链脲菌素在中国尚未上市。转移性pNENs可用替莫唑胺与卡培他滨方案。

(赵 航 王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