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和切割针活检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2)中后纵隔及肺部疾病。
(3)胰腺病变:包括胰腺实质性占位、周围肿大淋巴结。对于胰腺囊性病变,可抽取囊液进行良、恶性鉴别,但日本指南考虑肿瘤性囊肿穿刺有播种危险,故囊肿>10mm为其适应证。
(4)其他部位:①消化道周围性质不明的肿块,如腹腔淋巴瘤、可经结肠观察的盆腔肿瘤和不明来源的肿瘤等;②只能通过EUS观察到的少量胸腔积液、腹水;③常规内镜下活检诊断困难的怀疑癌再发的吻合口病变。
2.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
(2)病变在EUS下显示不清。
(3)穿刺路径上存在明显血管,无法避开。
(4)呼吸移动大,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周围脏器。
(5)不能配合的患者。
(6)判断肿瘤种植转移性危险性很高的病例。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1.器械准备 ①线阵式超声内镜;②活检装置:国际通用的穿刺针外径大小以Gauge(G)表示,G值越大,针越细,通常20G以上的针称为细针。针芯可分为斜面型和球形两类;③其他:负压注射器,标本收集(甲醛溶液、标本瓶、液基细胞学保存瓶、干燥玻片等)。
2.患者准备 操作医师术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其检查目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可能的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详细询问相关病史,包括有无严重的心、肺疾病,是否服用如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等。术前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淀粉酶(胰腺穿刺)、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B超、CT或MRI等特殊检查。术前禁食4~6h,建立静脉通道,对囊性病灶穿刺应在术前和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操作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清醒镇静或静脉麻醉。
3.术后处理 术后予以观察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血、便血、胸痛或腹痛等情况,并禁食,予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对于囊性病变的穿刺及下消化道病变的穿刺,酌情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过程】
1.EUS-FNA
(1)术前将负压注射器内维持10ml负压。将穿刺针插入并安置于内镜腔道内,调节穿刺针外鞘到合适的长度。
(2)取出穿刺针后,开始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灶。为避免损伤,应用多普勒功能扫查穿刺区域内的血管,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将穿刺针缩回外鞘并锁定后,插入超声内镜工作管道,固定穿刺针手柄于内镜工作管道外口。
(3)确定穿刺部位后,解除手柄上的锁,推进穿刺针约1cm,使针尖紧贴消化道壁,声像图表现为线状强回声及“彗星尾”。如用球形针芯针,则稍退针芯,使针尖锐利。EUS引导下推进穿刺针刺入目标。
(4)插回球形头穿刺针针芯后,拔出针芯(楔形头穿刺针直接拔出)。连接负压注射器打开负压阀,在EUS监视下,保持针尖在病灶内,来回提插十余次。
(5)缓慢关闭负压阀,快速收回针尖至鞘内,拔出穿刺针。
(6)将针芯缓慢插入针道,将流出的有形组织用甲醛溶液固定,以备行组织学检查。不成形的抽取物注于干燥玻片,涂片送细胞学检查。采用液基细胞学薄层纸片法者,针尖对准保存液排尽吸取物,将其中有形成分置入甲醛溶液中固定。如取材不充分,则重复上述过程。取材足够,内镜确认无消化道出血后,结束操作。
2.EUS-TNB
(1)将穿刺针弹射手柄拉至弹射位,使其处于发射状态。
(2)EUS下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后,插入穿刺针并将手柄固定于内镜钳道口处(方法与EUS-FNA类似)。
(3)在EUS监视下将针尖刺入病灶浅部,推弹射手柄至有阻力处,调整组织切割槽完全贯穿在目标组织内。
(4)释放切割针,迅速拔出穿刺针。
(5)完全显露组织槽,取出槽内条样组织,固定标本。
【并发症及处理】
1.感染 囊性病变和结直肠内行EUS-FNA或EUS-TNB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一般主张穿刺前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出血 胰腺穿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大量出血,故穿刺之前应用彩色多普勒功能避开血管,选择合适的进针路线,可大大减少胰腺穿刺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血立即停止穿刺,予静脉补液、止血等对症支持,此类出血多数为自限性。
3.胰腺炎 胰腺炎多在胰腺实质性肿块EUS-FNA或EUS-TNB后发生,发生率低。有时会发现高淀粉酶血症。
4.针道肿瘤种植 EUS-FNA发生肿瘤种植的概率明显低于经皮穿刺,为了减少针道种植的风险,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穿刺针造成种植的可能,如提插完成后缓慢释放负压,迅速拔针等;此外,操作中尽量减少种植转移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穿刺部位尽量在手术切除范围内,即便发生种植也可一并切除。
5.其他 穿孔、发热、气胸、气腹、腹痛、胰瘘、纵隔脓肿及纵隔食管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