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
(一)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脓肿和积液的引流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胰腺假性囊肿伴有明显症状,并无吸收缓解趋势。
(2)胰腺假性囊肿直径>5cm,囊肿形态饱满,体积有增大趋势。
(3)胰腺假性囊肿>10cm,无论有无症状。
(4)消化道周围的脓肿和积液。
(5)除此之外,还应具备:①超声下囊壁显示较为清晰;②假性囊肿与胃肠道壁距离<1cm。
2.禁忌证
(1)一般状况极差,或有出血倾向者。
(2)假性囊肿形成早期,囊肿壁薄,形态不规则,囊腔分室多。
(3)囊肿病变性质不明。
(4)伴有大量腹水、胸腔积液,囊肿可能与腹腔相通。
(5)囊肿内接近完全机化,引流难以见效。
(6)囊肿和胃肠道壁之间有大血管,无法避开。
(7)常规内镜检查的禁忌证。
【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1.器械准备 ①纵轴切面超声内镜:推荐彩色多普勒线阵式超声内镜;②穿刺针;③备用普通针形切开刀或针型囊肿切开刀;④导丝;⑤扩张器:7~10Fr胆道扩张探条,10mm球囊扩张器。若使用管型囊肿切开刀,导丝在EUS的引导下可通过高频电黏孔将组织针道扩大;⑥引流管(支架):一般采用8.5Fr以上的内引流支架,建议采用双猪尾管,推荐采用硅胶的双猪尾管(采用双猪尾管时注意可否顺利通过内镜管道)。
2.患者准备 同EUS-FNA,因穿刺引流成功后可能会有大量液体涌出,如吸引不及时会造成误吸,故推荐使用全麻插管。
3.术后处理 ①术后禁食1~2日,逐渐开放饮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②留置外引流者,持续生理盐水及抗生素冲洗,保留1周,囊肿无明显感染时可将其拔出;③术后定期复查B超或腹部CT观察囊肿大小变化;定期复查内镜,观察支架有无脱落、阻塞,必要时更换支架;④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类制剂。
【手术过程】(以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为例)
(1)超声内镜检查囊肿位置,彩色血流图显示邻近血管,避开重要血管选择合适的穿刺轨道。
(2)将穿刺针缩入外鞘内,插入超声内镜管道后伸出针尖,在超声影像上识别针尖位置。在EUS引导下将针刺入囊肿腔内,如穿刺有困难,可选择针形切开刀接高频电切机。
(3)经针腔置入导丝,使导丝在囊肿内盘曲2~3周。拔出穿刺针,沿导丝插入扩张探条,扩张组织针道至与引流管外径相当。经胃壁做囊肿引流,或囊肿壁较厚时也可采用管型囊肿切开刀通电切电流扩大针道。
(4)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内引流管。
如需行外引流(鼻囊肿引流术),则同时置入鼻囊肿引流管,经前法导丝置入囊肿腔后,在导丝引导下送入鼻囊肿引流管。
【并发症及处理】
EUS引导下胰腺穿刺引流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出血和感染是最常见的两类并发症,处理与前类似,在此不赘述;支架移位很少发生,常发生在直型引流管时,多数可经内镜拔出,如内镜拔除失败则需外科手术取出。其他少见并发症包括穿孔、气腹以及引流不充分等。穿刺失败,可能未穿刺入囊肿而误入腹腔周围脏器如胆囊,或囊肿距消化管道较远,未形成粘连,囊肿内容物漏入腹腔。如穿刺失败,有急诊手术的风险。因而术前应完善超声检查,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路径操作。
(二)EUS引导下胰胆管引流治疗
EUS引导下引流治疗主要针对ERCP失败的病例,在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胆管造影技术(EGCP)的基础上,对严重的胰胆管狭窄进行内引流治疗。除常规引流所需的设备外,尚需要具有透视功能的X线机。
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EUS+ERCP EUS引导下穿刺顺行置入导丝辅助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梗阻或胰管梗阻,可在EUS引导下在胃体部对左肝管或胰管狭窄近端行细针穿刺,然后经穿刺针置入导丝,若导丝可顺行通过狭窄的胰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则更换为十二指肠镜,经乳头行ERCP及引流。
2.胆肠造瘘 针对胆管末端狭窄的病例,选择在十二指肠降部操作,将19G穿刺针刺入胆管,了解狭窄状态后,经穿刺针腔将导丝置入胆管,经导丝将管型囊肿切开刀或扩张探条或针型刀置入,电切或机械扩张针道至形成可通过引流管的瘘管,将引流管沿导丝置入胆管,形成胆肠引流。
3.肝胃造瘘 针对经其他治疗失败的高位胆道梗阻,EUS引导下实现左肝管和胃间的引流。
4.胰胃造瘘、胰肠造瘘 适用于因胰管梗阻、胰管内高压所致的慢性胰腺炎疼痛。
针对胆道的梗阻治疗,首选治疗方案仍为ERCP,经反复尝试失败时可考虑行EUS引导下置入导丝行EUS+ERCP,若仍失败,再根据梗阻部位选择相应的造瘘术。这些技术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