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静脉曲张

三、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静脉曲张

胃静脉曲张常常出血量大、内镜下治疗的风险更大而有别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组织黏合剂其化学名为氰丙烯酸盐,即Histoacryl(N-丁基-2-氰丙烯酸盐),是一种水样固化物,与血液接触后即时产生聚合固化,经内镜注射入曲张静脉,可有效地闭塞血管和控制曲张静脉出血。

【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1.器械准备 注射组织黏合剂的器械准备与注射硬化剂相似,纤维胃镜或者电子胃镜,通常选择电子胃镜且操作者和配合助手需要同时观看监视器以观察病灶及注射过程,因为注射组织黏合剂更需要助手配合。注射针(与硬化剂注射针相同,一般一次性使用)、2~5ml注射空针、10~20ml注射针、组织黏合剂、高渗糖水(25%)、碘化油或者硬化剂(乙氧硬化醇)等。

2.患者准备 与内镜下结扎治疗相同。

3.术后处理 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后,需要应用抑酸药物,通常主张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以及红色征、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较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高危患者,可选择联合降门脉压力药物维持治疗8~12h或者更长。

【手术过程】

组织胶与碘油混合注射,或者“三明治”法注射,后者更常用。“三明治”法即注射针内预充满碘油,出针后迅速刺入并按碘油+组织黏合剂+碘油的顺序将药物注入血管内。采用硬化剂代替碘油,助手操作配合更容易,增加硬化剂用量可减少组织胶用量,减少费用,同时减少碘油导致的异位栓塞。

组织胶治疗适应证主要为胃静脉曲张,合并严重食管静脉曲张需要同时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或者硬化治疗。弥漫性胃静脉曲张采用组织黏合剂治疗需要多点注射,尤其是区域性门脉高压患者,常常疗效较差。

【并发症及处理】

尽管组织黏合剂有较稳定的理化特性,但部分患者应用后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注射后发热、胸骨后疼痛、败血症、纵隔炎、肺与脑血管栓塞、门脾静脉栓塞、吸入性肺炎以及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固化物脱落出血。注射过程中以及注射后大出血、脑动脉或者其他系统栓塞是主要而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提高警惕,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关处理。

(练晶晶 马丽黎 陈世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