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性囊肿的内镜治疗

四、胰腺假性囊肿的内镜治疗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胰腺周围的包裹性积液,由肉芽及纤维组织构成,缺乏上皮细胞的囊壁(与真性囊肿的区别所在)。PPC多继发于急性胰腺炎,也可由慢性胰腺炎、胰腺创伤及胰管阻塞等引起。PPC症状不明显,但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疼痛、饱腹感、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等。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可以采取内科保守、外科手术及内镜介入治疗的方法,其中因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和治愈率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开展。内镜治疗PPC与外科内引流相似,主要是通过内镜将假性囊肿与消化道之间建立人工通道,或恢复原有自然通道将囊肿内液体引至消化道内。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无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直径超过5cm,持续存在超过6周,或者慢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囊肿直径大于4cm,且有胰外并发症或疑似恶变。

(2)假性囊肿压迫胃肠道壁,形成明显的腔内隆起。

(3)假性囊肿壁已经成熟(囊肿已形成一定厚度的囊壁)。

(4)囊肿壁与胃肠道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cm。

(5)假性囊肿与主胰管相通,可直接经十二指肠乳头进行引流。

2.禁忌证

(1)有凝血机制障碍。

(2)有胃静脉曲张。

(3)相对禁忌证:引流囊肿壁与胃腔距离超过1cm者;多发假性囊肿,因为引起感染的风险很高;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无症状者、体弱者和老人可观察和等待。

【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1.器械准备 同本节“胰腺肿瘤的内镜治疗”的相关内容。

2.患者准备 同本节“胰腺肿瘤的内镜治疗”的相关内容。

3.术后处理 ①观察生命体征:检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及腹部体征等;②禁食24h,检查血常规和术后3h、24h淀粉酶;③内镜治疗后需要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抑酸剂或生长抑素;④出现并发症时对症处理。

【手术过程】

1.经乳头囊肿引流 主要适用于囊肿与胰管间相通的患者。首先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明确囊肿是否与主胰管相通、囊肿位置与大小、主胰管是否有狭窄,后经十二指肠乳头置入导丝至胰管内并放置支架或者鼻胰引流管,以达到恢复原有自然通道的引流能力,将囊肿内容物引流至消化道或体外。其中包括内镜下胰管内支架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drainage,ERPD)及镜下鼻胰管引流术(ENPD)。

2.经壁囊肿引流

(1)非EUS引导下经壁囊肿引流:术前通过CT确定囊肿位置,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寻找囊肿在胃肠腔内隆起处,并以细针刺穿肠壁及囊肿至内部,后吸尽内容物放置引流管。此操作的缺点:①是盲穿,腔内隆起是必需条件且毗邻胃十二指肠壁;②可能误穿胃肠壁与囊壁间的血管致出血;③单依据CT扫描,还可能误诊胰周坏死为胰腺液体积聚。

(2)EUS引导下经壁囊肿引流:此方法适用于囊肿在胃壁或十二指肠壁形成明显压迹,或超声、超声内镜显示囊肿壁与胃腔距离不超过1cm。超声内镜观察囊肿与胃壁情况,经内镜活检孔插入穿刺针,将穿刺针准确刺入定位处,拔出针芯见囊液流出或回抽出囊液,沿穿刺针置入导丝于囊腔内并盘曲3圈以上,沿导丝置入切开刀将穿刺处切开并用扩张球囊扩张至1.5cm左右,沿导丝置入一根或多根双猪尾支架,可见囊液沿支架流出,X线见支架定位良好。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同本节“胰腺肿瘤的内镜治疗”的相关内容。

(徐美东 张 晨 林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