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胶囊内镜检查

二、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工具,也使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技术更新后通过“实时查看器”密切监视胶囊的行进情况,明显改善检查效率。胶囊内镜图像诊断系统有四个组成部分:摄影胶囊、数据记录仪、应用软件和工作站。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是最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无法解释的怀疑为肠源性的腹痛、腹泻。

(2)炎症性肠病可能累及小肠患者。

(3)缺铁性贫血。

(4)肠营养吸收不良病。

(5)肠道易激综合征为排除小肠病变。

(6)小肠肿瘤、息肉。

(7)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8)血管畸形。

(9)NSAIDs所致的小肠黏膜损伤。

(10)肠道寄生虫病。

2.禁忌证

(1)胃肠道梗阻。

(2)无手术条件者及拒绝接受任何外科手术者,因为一旦胶囊内镜滞留将无法通过手术取出。

(3)有严重动力障碍者,包括未经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和胃轻瘫患者(除非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降部)。

(4)患者体内如有心脏起搏器或已植入其他电子医学仪器者,因可能引起相互间信号干扰而属禁忌吞服胶囊内镜范围。

【检查前准备和检查后处理】

1.检查前准备 了解病情,核实患者确实没有检查的禁忌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准备同肠镜检查,术前2h口服去泡剂;体毛较多时需备皮,范围从季肋部至耻骨之间。将数据记录仪和电脑正确连接后,按工作站界面要求录入患者一般信息,并对记录仪进行初始化。

2.检查后处理 检查结束后,拆卸记录仪及相关装置,进行数据下载并做好相关备份。术后注意大便情况,确认胶囊内镜是否排除;如无法确认,必要时行腹部X线检查。如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呕吐或其他梗阻情况,应及时确认胶囊内镜的位置并及时处理。

【临床应用】

胶囊内镜表现及应用同小肠镜,目前胶囊内镜检查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内镜的视野角度最大仅140°,视野不够宽阔,且视距较短,难以观察较大或较远的病灶和扩张的肠壁全周;在肠道内拍摄图像是随机性行为,并没有针对性和很强的选择性,不能对可疑病灶进行重点观察;主要依靠消化系蠕动波向前移行,移行速度太慢则检查耗时过长以致无法完成全小肠检查,从而使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下降;移行速度过快可能无法发现或明确是否存在肠道病变;且随着蠕动波移行,胶囊的方向不能人为控制,易出现漏检;胶囊检查的定位不准确;目前仅可视物,无法进行内镜下活检和相关治疗。但是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与传统内镜相比,其操作方便、无创性、无交叉感染、容易耐受、无需镇静剂:彩色图像清晰,对小肠病变诊断率高;可为患者提供全胃肠道图像,是小肠疾病筛查的理想方法,在高端体检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并发症及处理】

主要并发症为胶囊滞留于狭窄近侧,如小肠克罗恩病、肿瘤,估计胶囊内镜在狭窄近侧的滞留率为1%~5%,而最终需手术者还不到1%。也有的胶囊潴留在食管或胃内,主要发生于老年、长期卧床者,间断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并合理处理。胶囊内镜排除延迟或滞留者,可根据滞留位置选择不同的内镜将其取出;极少数患者需行手术切除狭窄段肠段、肿瘤等梗阻部位,并将胶囊一并取出。

(练晶晶 马丽黎 陈世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