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运动障碍
胆囊运动障碍常指临床症状酷似胆囊结石,但辅助检查未发现胆囊内有结石,B超或核素扫描提示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包括:①原发性胆囊平滑肌病变;②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改变引起的继发性胆囊平滑肌病变;③神经或激素调节异常;④血循环中抑制性物质和激素的作用。由于胆囊排空迟缓,可同时存在胆汁成分改变,出现胆盐沉积物,最终可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临床上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有胆囊运动障碍,而胆盐沉积物阻塞胆囊管,可诱发非结石性胆绞痛。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常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症状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肩胛下放射,部分患者可伴恶心、呕吐,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持续2~3h,解痉剂可缓解症状。体检仅发现右上腹部局限性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血常规、肝功能均正常。
2.辅助检查
(1)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胃肠镜检查等排除胃肠道病变。
(2)腹部超声脂餐法或胆囊收缩素静注观察胆囊容积改变,正常情况下,胆囊排空指数>70%,如<40%则为异常。
(3)逆行胰胆管造影除外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及胆道或胰腺病变,并可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除外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
(4)胆囊收缩素激发试验,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八肽后,症状复发即为阳性,敏感性低,假阳性高。
(5)99mTc标记的二氨基乙酰乙酸(99mTc-EHIDA)检测胆囊运动功能,是目前检测胆囊排空最准确的方法,正常人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八肽20ng/(kg·h)45 min后,胆囊区放射性核素排空指数于停止注药后15min达高峰,如<40%,则为异常。
【治疗原则】
有明确病因者对因治疗,现无明确病因者应尽力恢复胆囊排空指数,无效时手术切除胆囊。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胆囊运动功能障碍的报道目前较少,研究表明胃肠促动力药西沙必利同样可改善胆囊排空功能,减少患者症状的发生,改善胆囊排空指数,提示该药可能是治疗胆囊运动障碍的有效药物。
2.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胆囊是目前治疗胆囊运动功能障碍最有效的方法。因胆囊排空障碍最终可致胆囊结石,因此患者症状如反复发作,有明确胆囊排空障碍的证据,应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