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编委会

前 言

上海财经大学“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创新创业工作

二、制定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完善教学平台,构筑双创教育基石

1.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2.创新创业教材建设

3.创新创业案例建设

4.探索多元教学方法

5.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

四、整合创新链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打造创业平台,强化学生创业实践

六、加强各项保障,完善创新创业服务

七、示范效应显著,“服务+”模式特色鲜明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况与对策建议——基于上海23所大学的调查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设计

三、创新创业教育现况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与内容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四)创新创业评价和成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

(二)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三)课程体系和学分修读要求

(四)创新创业教育评价

五、对策建议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

(二)运行机制保障

(三)推行学分制,构建分专业分层次,有核心有相关的课程体系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高校学科竞赛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学科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学科竞赛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广度

(三)学科竞赛的综合性与专业性有力地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深度

(四)学科竞赛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创业成功率

二、加强学科竞赛建设,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

(二)加强实验实训平台建设,保障竞赛集训与学生能力提升

(三)加强激励制度建设,学科竞赛良性开展

新形势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同济大学为例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推动力和阻力分析

(一)推动力分析

(二)阻力分析

三、同济大学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构建

高校“双创”育人管理保障模式建设的探索——基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工作经验

一、学院学生“双创”工作概况

二、“双创”育人管理保障模式的探索

三、“双创”育人管理保障模式的成效

四、“双创”育人管理保障模式特色总结

大学生创新基地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丰富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意义

(三)满足同学实际需求

二、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现实情况

(一)总体趋势发展良好

(二)院系间发展不均,满意度有待提高

(三)对院系大学生创新基地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打造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台

(二)孵化培养优质项目人才

(三)深度整合学院内外资源

(四)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四、措施保障

(一)优化培训模式

(二)加强配套资源

(三)完善管理制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浅析

一、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有效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培育管理优秀项目

三、发挥学院雄厚师资,构建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四、创新创业联动发展,培养全方位创新人才

五、改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一)完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二)鼓励创新创业联动

以“第一课堂”为切入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改革与实践为例

一、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二、对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总结

三、对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工科建设视角下的大学新使命——以同济大学的实践和探索为例

一、新工科建设与大学使命的国际视角

二、同济大学在新工科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三、解决新工程建设中的大学使命的对策建议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创客运动文化渊源探析

一、清教主义的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清教主义的本质和内涵

(一)工匠精神

(二)DIY传统

(三)技术及知识崇拜

三、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框架下新产品开发课程设计

一、新产品开发与创业型企业

二、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知识结构

(一)新产品开发的机会识别

(二)新产品开发的微观机制: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

(三)面向可持续的新产品开发:产品全生命周期

(四)开放创新视角下新产品开发的跨学科知识整合

(五)设计思维视角下的新产品开发

(六)新产品开发的隐性知识和能力

三、新产品开发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生源

(二)课程设置

(三)基于团队的项目式教学

(四)基于真实品牌和产品的前瞻型研发与创新

四、结语

案例教学在创业通识教育的课堂实践

一、案例材料的选取

(一)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初期阶段,使用学生尽可能熟悉的行业或产品的案例

(二)案例讨论设计问题时要尽量简单

(三)案例要能覆盖创业过程中所能碰到的主要问题

(四)聚焦高新科技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五)筛选正反两面的创业案例进行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实践

(一)师生互动

(二)知识链接

(三)创业场景

(四)探究学习

三、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提升综合能力

(三)讲好中国故事,实现“课程思政”

四、建议

(一)购买已有案例库

(二)建立“同济校友创业案例库”

基于创新驱动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

(一)提供实践平台,推进交流协作

(二)设立“双创”学分,实验资源共享

(三)融入具体专业,开展改革试点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全力打造本科生早期“两平台”建设

(三)构建课堂革命“三个倒逼”新机制

(四)积极探索“四轮驱动”模式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成效

(一)“双创”教育稳定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实施

(二)师生创新能力增强,参与意愿大幅提高

(三)“双创”教育成效显著,获奖表彰硕果累累

(四)积极影响当地“双创”,全国亦有借鉴意义

四、厦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意义

(一)挖掘学生实践潜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二)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工程教育实践

(三)推进“新工科”战略实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政策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

一、研究源起与文献综述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案例高校选择

(二)数据收集

(三)数据编码

三、双一流高校双创实践数据与初步分析

四、研究发现

(一)采纳层面

(二)行动层面

(三)组织层面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探索——以同济大学为例

一、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建立情况

(一)项目管理

(二)创新学分认定

二、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现状以及特点

(一)项目覆盖人数多,成员专业方向广,跨专业项目有一定占比

(二)师生受益大,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进展、管理和政策支持有较高满意度

(三)多数创新项目能依照计划进行,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三、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宣传

(二)项目管理

(三)经费管理

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改进措施

(一)应用全面项目质量循环法则,加强过程管理[2]

(二)完善项目评价体系

(三)完善项目经费报销管理机制

(四)完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流程和创新创业课程选课机制

基于专利和TRIZ的大学技术创新通识教学研究

一、技术创新教学研究现状

二、技术创新教学之模式构建

(一)创新起点

(二)创新路径

(三)创新成果

三、技术创新教学之知识模块

四、技术创新教学之授课方式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