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的本质和内涵

二、清教主义的本质和内涵

长期以来,美国民众对“工匠精神”“DIY”和“技术及知识崇拜”的倡导和推崇源自其深刻的清教主义价值观和信念,既物质世界是邪恶的,精神世界是美好的,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基督教信仰的去神圣化,鼓励人们发展创业精神以充分利用物质世界的资源和个人创造力,把消费性投入和支出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由此带来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倡导勤俭节约、限制享乐和纵欲,从而让生活更舒适。在清教思想中,富裕和成功是上帝选民的象征。这种信念和当时北美大陆艰苦的自然条件结合起来,便孕育了勤奋工作的价值观:面对一片片原始森林和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不劳动不仅没有收获更可能危及个人的生存,而勤奋工作不仅为个人带来利益,更促进了国家财富的积累和发展。正如历史学家威廉·格雷厄姆·萨姆(1907)写到:新英格兰(美国)的习俗……仍然保持着清教徒的品质和价值观,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很难见到对这一精神及其变化性和适应性更好的诠释。清教徒精神成为新移民的信仰,并被普及到其他各州,成为照耀新大陆的永不熄灭的明灯。肯尼斯·霍博和威廉·霍博(Kenneth Hopper&William Hopper)(2007)在其著作《清教徒的礼物》一书中认为清教主义本质上是一套思维和做事方法,这套方法可以跨种族、跨部落、跨国家,甚至跨宗教传播[1]。马克斯·韦伯(1904)认为“各种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都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2]。清教主义价值观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