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

肯尼斯·霍博和威廉·霍博(Kenneth Hopper& William Hopper)(2007)认为拥有机械天赋、喜欢亲力亲为的“工匠精神”一直以来是美国社会所遵循的传统价值观之一。当然,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不是美国社会所独有,英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兼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不但提出了奠定美国价值观基础的清教主义,还预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雄辩地论证了“技艺”(mechanical arts)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和意义,他指出以天性和经验为基础的“技艺”是不断成长的生命有机体,从粗糙,到便利,再到华丽,时刻在发展、进步。他认为“肥沃的土壤、忙碌的车间和便捷的运输”是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法宝,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设计的工具和对“技艺”的热爱。培根的清教主义价值观被清教徒移民带到美国,塑造了美国社会特有的性质和价值观,正如1865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所评论的,“意大利人是天生的音乐家,德国人是天生的形而上学长,美国人是天生的工程师。”他在书中预言了人类登月,果不其然,1969年,美国人凭借其卓越的工程、技术力量率先实现了登月。“工匠精神”也包括个人有义务利用周围的世界和资源,为自己谋取幸福,因此,他们需要工具塑造世界以实现其功用,还需要技能以生产并使用工具,也因此,技艺变得重要,工匠受到尊重。在这一清教徒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下,早期美国移民充分利用其杰出的技艺天赋,创造了一系列发明,如圆锯、螺旋桨、衣夹、震动扫把、削皮刀、漅丝机、脱壳机、炭炉、通风用窗框吊铁、烟囱帽、脱粒机、龙门刨床、编织机、干草机、洗衣机等不胜枚举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