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新体系

在“双创”改革中,厦门大学以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创竞赛和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为抓手,逐步形成了课内课外相融合、校内校外相补充,多层次、立体化、开放性的“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新体系,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图2)。

图2 厦门大学“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模式图

1.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实验教学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应用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人才培养职能的根本途径,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和方式具有探索性、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6]。厦门大学强化了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校内创新实践平台,并逐步加强其校内制度建设与管理工作[7]

2.推进建设加强组织,确保实习实训成效

实习对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实习基地是开展实习活动的主要场所[8],但是由于教学计划执行不到位、实习前准备不充分、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经费使用不合理等问题[9],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实习实训多数情况是走马观花,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要[10]。厦门大学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加大实习经费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厚植校内实训教学环境,强化实习环节管理,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项目策划运作,增强实践育人实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以社会为舞台开展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活动的总称[11]。厦门大学立足重大现实,精心设计内容;构建常态体系,推动项目运作;完善保障机制,规范基地管理;促进有机结合,推动成果转化[7]。同时,厦门大学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形成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能动过程。

4.打造科创竞赛平台,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为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厦门大学着力打造科创竞赛“两平台”,启动实施“八化”新模式。“八化”系指科创竞赛全员化、科创训练多样化、科创项目课程化、科创场所基地化、科创竞赛团队化、科创竞赛国际化、激励机制常态化、学术讲座日常化[2]。与此同时,厦门大学还为学生打造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平台、学业竞赛平台,建立健全其“双创”激励机制,努力践行创新管理。

图3 厦门大学“两平台建设”运行机制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