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育人管理保障模式特色总结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章立制,为双创保驾护航。
“双创”育人需要有一个保障体系。学院要全面而科学地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制定“双创”育人的总体规划,并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要把“双创”育人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结合起来,求真务实,实现一二课堂有效互动。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学科基础平台,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扩大知识面,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社会实践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深化专业学习,提高综合协调的处理能力,反过来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增强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2.以专业特色为依托,提高育人有效覆盖。
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色,将奉献社会的理念与实际的教育教学相结合,将科技创新理念融入日常专业学习,在探索中形成了专业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扩展外延的同时也发挥了良好的育人功效,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将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将社会服务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主题活动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一定的借鉴作用。
3.重视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育人活动。
学生组织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展开的主要依托和活动载体,学生组织也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其中包括理论学习型社团、科技创新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社会公益类社团等在内)的建设的指导,并引导他们高质量地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计划。
4.完善“双创”育人的工作机制,“双创”教育常态化。
具体包括利用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统筹学生实践活动,把各类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学时和学分管理,保障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工作成果评价机制,“双创”育人的工作绩效要量化,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优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为学生“双创”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高度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践提供舞台;创造机会,广泛开展校内各种实践,克服困难,保证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
双创教育的推动离不开各高校制度与体系的保障,而科学的管理保障模式必须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前提、建立在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改革教育方式,才能为大学生双创工作注入活力,推动双创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联动互促,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丽敏.论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J].山西青年,2017(16):41-42.
[2]李玉鸿,王学利.实践中育人体验中成长——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德育活动课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4):32-34.
[3]张太专.关于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5,19(6):55-57.
[4]章红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64-165.
[5]丁伟雄,杨定安,宋晓光.实验室开放管理及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5):50-52.
[6]谢春虎.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9):47-48.
[7]李俊.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模式探索[J].人民论坛,2010(26):188-189.
【注释】
[1]扈龑喆,讲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电子邮箱:santstev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