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结

五、小结

按照所述的教学整体设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在同济大学开设了一门通识选修课。选课学生以大一新生为主,小班化分组教学,课堂授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开放Innography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出版社专利信息平台两大商业数据库,目前课程已顺利完成。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对课程有很大的兴趣,能够很好地适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期末汇报时,每个团队都产生了创新的技术方案。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来自各专业的同学不仅掌握了创新路径和创新方法,也收获了友谊,有部分同学继续组队参加了校内外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尝试的初衷是以传授创新理念为主,并且不增加额外的课余压力,因此在课程节奏上把握稍显不足,课程的创新技术方案很少进入专利申请环节,这是今后有待继续努力的地方。

时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中非常热门的主题,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已是一个严肃的命题。将创新与技术、信息、专利结合起来,或许会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宋剑祥.专利文献检索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9,29(4):126-129.

[2]张辉,牛訦琛.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提升大学生专利创新能力[J].高教学刊,2015,(15):21-22.

[3]王丽萍,杨波,秦霞,等.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6):113-119.

[4]任俊霞,赵宁,季莹.创新创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8):27-31.

[5]王珍愚,单晓光.略论中国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与完善[J].法学评论,2009,156(4):119-124.

[6]唐翔,李航,陈淑娟.理工科高校专利法教育的必要性及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6,(16):47-49.

[7]周志聪.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创新性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6):43-45,60.

[8]刘颖,尹志国.知识产权教育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6-89.

[9]江帆,孙骅,庾在海,等.基于TRIZ理论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108-110.

[10]刘训涛,赵存友,徐鹏.TRIZ 理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1,(3):29-31.

[11]蒯苏苏,李新城,陈寒松,等.基于TRIZ理论的卓越工程师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2):149-152.

[12]李双寿,杨建新,王德宇,等.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5-11.

[13]邹晓东,翁默斯,姚威.基于大E理念与整体观的综合工程教育理念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55(6):11-16.

[14]江屏,罗平亚,孙建广,等.基于功能裁剪的专利规避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2,48(11):46-54.

[15]Kim J,Kim I,Lee H,et al.A Study on the Role of TRIZ in DFSS[J].SAE Int.,2012,5(1):22-29.

[16]李更,范文,赵今明.TRIZ 创新流程与专利检索系统的结合探索[J].情报杂志,2013,32(2):79-81.

[17]刘宁,李艳,金琳,等.基于功能导向搜索和功能裁剪的专利规避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23(2):48-51.

【注释】

[1]杨锋,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同济大学图书馆,电子邮箱:fyang@lib.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