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教学研究现状

一、技术创新教学研究现状

通过对大学技术创新教育进行文献及网络调研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主题上。一是图书情报视角下的专利信息教育,这类研究主要关注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情报分析技能的培养,一般通过大学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来实现。例如,宋剑祥[1],张辉、牛訦琛[2],王丽萍、杨波、秦霞等[3],任俊霞、赵宁、季莹[4]论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与专利信息检索教学之间的关系。二是知识产权法学视角下的专利法教育,主要探讨针对法学或者非法学大学生进行专利法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框架,此类课程一般由法学院或知识产权学院主导并负责实施。例如,王珍愚、单晓光[5],唐翔、李航、陈淑娟[6],周志聪[7],刘颖、尹志国[8]在研究中都有详细阐述。三是工程专业视角下的TRIZ方法教育,这类课程将TRIZ创新方法嵌入到以机械、电气等为代表的工科专业课程中,一般由各工科院系通过嵌入式的课程教学来实现。例如,江帆、孙骅、庾在海等[9],刘训涛、赵存友、徐鹏[10],蒯苏苏、李新城、陈寒松等[11]在其研究中论述了TRIZ 创新方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嵌入式教学。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创新教育,这类研究多以讨论“双创”背景下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重要性和可行性为主,实践上多以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聚焦在开拓思维和视野、培养团队精神和抗压能力等方面。例如,以李双寿、杨建新、王德宇等[12],邹晓东、翁默斯、姚威[13]为代表的研究。

现有研究稍显不足之处在于将技术创新中具有密切联系的两个要素——专利和TRIZ——割裂开来,而这两者之间恰恰存在着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TRIZ 来源于专利分析,反之,TRIZ 可应用于专利战略。如果能够对专利法知识、专利信息、TRIZ方法这几个知识模块进行整合,构建一套不仅合乎逻辑关系,且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面向各个专业背景的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不失为技术创新教育的一种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