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DIY传统

(二)DIY传统

清教主义使得早期的新大陆移民成为“有节制的、态度认真的、工作异常勤勉的劳动者,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如同对待上帝赐予的毕生目标一般”“他们相信劳动和勤勉是他们对上帝应尽的责任”。因此,自己动手、亲力亲为成为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坚持并奉行的价值观,正如清教徒培根所说“出身高贵不如勤奋努力”。尽管随着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手工艺产品逐渐被由机床所代表的大规模生产取代,但美国人对手工艺的热情和工匠精神依然保留着,他们喜欢修修补补,就像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一门心思做农活、造钉子(托马斯·杰斐逊曾开了一家造钉厂),政治全然消失。”《人权宣言》的作者汤姆·潘恩曾做过多年的胸衣匠,从政后,他也没有荒废手艺,把做胸衣当作闲暇时的消遣。又如富兰克林,他骨子里依然是个工匠。众所周知,作为工匠、发明家富兰克林的功名远胜于其作为美国开国元勋的声誉,社会学开山鼻祖马克思·韦伯把富兰克林描述为新教伦理或者说清教徒主义的化身和代言人。汽车工业在20世纪初发展迅速,美国因此被称为“轮子上的国家”,而美国人迷恋汽车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在周末给汽车修修补补。20世纪60年代,美国公司总裁会把自己疏通水管写进公司记事中,以此表明自己是“真正的美国人”,即使在今天,美国的房子一般也用木头建造,需要经常维修,而维修往往由房东自己动手。第30任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说“美国不承认任何贵族,除了工作的人”,他相信“工作证是进入贵族阶层的唯一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