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管理
(1)项目立项选题存在目标不明确,重复率高等问题
据调查有高达63%的学生认为,在立项过程中,找到合适的课题较为困难。选题质量及选题是否合适对开展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可以说选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调查发现大多数本科生较少系统接触科学研究,选题来源少、重复多、研究目标不明确、缺乏创新,申报项目选题存在困难,参见图9—图10。

图9 是否了解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有关创新创业项目的相关活动

图10 立项中较为困难的环节是什么
(2)部分项目师生间得不到有效指导与沟通
数据显示,仍有8.74%的学生认为导师对项目进展帮助不大,近20%的学生与导师开会频率小于一个月一次,部分学生反映存在项目得不到教师有效帮助与指导的问题。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部分指导教师因此很难能保障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学生得不到及时指导。详见图11和图12。

图11 导师对小组所起的帮助

图12 组员与导师之间开会的频率是平均多长时间一次
(3)学生项目计划安排不周,项目进展与项目难度的把控能力不足
项目批准立项后部分项目进展缺乏计划性,部分学生没有处理好项目和学业之间的关系,在项目上付出的时间不足,另外项目成员分工责任不明晰,导致有些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完成不了预期的目标。对于未能依照计划进行的项目,67.76%的学生反映主要原因是预先计划的内容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之外,说明在项目的进行中没有对项目难度与自身能力进行良好评估,缺少对项目的进展提出修改与反馈环节。详见图13。

图13 项目进展产生出入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4)部分项目重申请、轻完成
在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动机调研中,16.01%的学生反映对项目意愿不强,只是因为需要创新学分而参与,对项目本身热情不大。在项目进展较大有出入的项目组中,有10.8%的学生认为对项目兴趣不足。由于选题立项时出现前文提及的种种问题,部分学生缺乏科研兴趣。由于存在获取荣誉的功利性,部分学生往往在项目申报时表现积极,但在实施过程中因缺乏动力、对项目积极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导致出现中途放弃的现象。
(5)项目结题时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各学院验收效果存在差异的问题
在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调研中,有7位学生反映对项目的评级标准明确化产生疑问。目前我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存在一定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由于除去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答辩之外,其余创新项目立项、中期、结题答辩均由各个学院负责审核。在此过程中存在各个学院的审核标准不统一,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个别学院审核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