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言
1 绪 论
1.1 招标投标的起源与作用
1.1.1 招标投标的含义与起源
1.1.2 招标投标的特征、意义与作用
1.1.2.1 招标投标的主要特征
1.1.2.2 招标投标的意义
1.1.2.3 招标投标的作用
1.2 国际招标投标发展概述
1.2.1 国际招标投标的发展变化
1.2.2 国际招标投标术语的变化
1.3 我国招标投标发展概述
1.3.1 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演变
1.3.1.1 招标投标制度的探索与建立阶段
1.3.1.2 招标投标制度的发展与规范阶段
1.3.1.3 招标投标制度的完善与推广阶段
1.3.2 我国政府各部门在招标投标职能上的变化
1.3.2.1 招标投标主管机构和监管分工
1.3.2.2 各部门在招标投标以及采购方面的职能变化
1.3.3 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发展趋势
1.3.3.1 招标投标将全面国际化
1.3.3.2 招标投标将完善法制化
1.3.3.3 招标代理服务将更加专业和系统化
1.3.3.4 招标投标系统将更加行业自律化
1.3.3.5 招标投标将更加信息化
1.4 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与变化
1.4.1 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市场
1.4.1.1 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市场概述
1.4.1.2 我国建筑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度的发展历程
1.4.2 我国建筑工程交易市场的规则
1.4.2.1 市场准入规则
1.4.2.2 市场竞争规则
1.4.2.3 市场交易规则
1.4.3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相关法规
1.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规定的新变化
1.5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2 建筑工程招标方式和招标范围
2.1 概 述
2.1.1 招标方式的分类
2.1.1.1 国际上采用的招标方式
2.1.1.2 我国采用的招标方式
2.1.2 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的区别
2.1.3 法律对规定的招标方式的要求
2.2 建筑工程公开招标的操作实务
2.2.1 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
2.2.2 工程建设项目公开招标的范围
2.2.3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式的核准
2.2.4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式的变更
2.2.5 公开招标方式的信息公开要求
2.3 邀请招标
2.3.1 邀请招标的概念
2.3.2 邀请招标的特点
2.3.3 邀请招标的范围
2.3.4 邀请招标方式的基本要求
2.4 建筑工程自行招标
2.4.1 建筑工程自行招标的概念
2.4.2 建筑工程自行招标的条件
2.4.3 建筑工程自行招标的审核
2.5 建筑工程可以不招标的情形
2.5.1 法律法规对不招标情形的规定
2.5.2 规避招标
2.5.2.1 规避招标的概念
2.5.2.2 容易发生规避招标的项目
2.5.2.3 常见的规避招标的行为
2.5.3 规避招标与可以不进行招标的区别
2.6 建筑工程标段的划分
2.6.1 相关法律法规对标段划分的规定
2.6.2 标段的划分原则
2.7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3 建筑工程招标程序
3.1 概 述
3.1.1 建筑工程招标的特点
3.1.2 建筑工程招标的分类
3.1.2.1 按建筑工程建设程序分类
3.1.2.2 按照产品性质分类
3.1.2.3 按建设项目组成分类
3.1.2.4 按建筑工程承包模式分类
3.1.2.5 按建筑工程的招标范围分类
3.1.3 建筑工程招标的基本原则
3.1.3.1 公开原则
3.1.3.2 公平原则
3.1.3.3 公正原则
3.1.3.4 诚实信用原则
3.1.4 建筑工程招标的主体
3.1.5 建筑工程招标的条件
3.1.5.1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的条件
3.1.5.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招标的条件
3.1.5.3 勘察、设计项目招标的条件
3.1.5.4 建筑工程设备或货物招标的条件
3.1.6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无效的情形
3.2 公开招标的程序
3.2.1 发布招标公告
3.2.2 资格预审
3.2.3 发售招标文件
3.2.4 勘察工程项目现场
3.2.5 标前会议
3.2.6 编制招标标底
3.2.7 接受投标人的投标书和投标保函
3.2.8 开标、评标和定标
3.2.9 中标公示
3.2.10 发出中标通知书
3.2.11 签订中标合同
3.2.12 建筑工程招标程序的主要环节
3.3 建筑工程招标的监督与管理
3.3.1 建筑工程招标的行政监督机关及其职责分工
3.3.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3.1.2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3.3.1.3 地方各级招标投标技术办事机构(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
3.3.2 建筑工程交易中心的职能和管理范围
3.3.3 其他行政部门对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
3.4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4 建筑工程评标方法
4.1 概 述
4.1.1 评标方法与评标办法
4.1.2 相关法律法规对评标方法的规定
4.2 性价比法
4.2.1 定 义
4.2.2 性价比法的计算方法
4.2.3 性价比法举例
4.3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4.3.1 定 义
4.3.2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优缺点
4.3.2.1 优 点
4.3.2.2 缺 点
4.3.3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要点
4.3.4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适用范围
4.3.5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举例
4.4 最低评标价法
4.4.1 定 义
4.4.2 最低评标价法的要点
4.4.3 最低评标价法的优缺点
4.4.3.1 优 点
4.4.3.2 缺 点
4.4.4 最低评标价法的适用范围
4.5 二次平均法
4.5.1 定 义
4.5.2 二次平均法的要点
4.5.3 二次平均法的优缺点
4.5.3.1 优 点
4.5.3.2 缺 点
4.5.4 二次平均法的适用范围
4.5.5 二次平均法应用举例
4.6 综合评分法
4.6.1 定 义
4.6.2 综合评分法的优缺点
4.6.2.1 优 点
4.6.2.2 缺 点
4.6.3 综合评分法的要点
4.6.4 综合评分法的适用范围
4.6.5 综合评分法应用举例
4.6.5.1 项目介绍
4.6.5.2 评审方法
4.7 摇号评标法
4.7.1 定 义
4.7.2 摇号评标法的优缺点
4.7.2.1 优 点
4.7.2.2 缺 点
4.7.3 摇号评标法操作实务
4.8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各种评标方法总结
4.9 制定科学评标方法的实务与技巧
4.9.1 选用合适的评标方法
4.9.2 注意防止资质挂靠
4.9.3 在评标细则中加大对技术、业绩、实力的考核权重
4.10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5 建筑工程招标文件
5.1 建筑工程招标的组织与策划
5.1.1 建筑工程招标的组织
5.1.1.1 自行招标
5.1.1.2 代理招标
5.1.2 建筑工程招标的策划
5.1.2.1 招标计划
5.1.2.2 招标范围的确定
5.1.2.3 计价方式策划
5.1.2.4 对投标人的相关要求和评标办法的策划
5.2 建筑工程招标的风险
5.2.1 招标文件描述不准确带来的风险
5.2.2 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不准确带来的风险
5.2.2.1 投标人不平衡报价的方式给招标人带来的风险
5.2.2.2 招标人不平衡报价风险的防范
5.2.3 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拟定不完善引起的风险
5.2.3.1 施工场地条件和交付时间的风险
5.2.3.2 合同价格风险
5.2.3.3 工程款(进度款)支付风险
5.2.3.4 工程师的不当行为风险
5.2.3.5 不可抗力事件的风险
5.3 招标文件对串标和挂靠的防范
5.3.1 串标的主要表现
5.3.1.1 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
5.3.1.2 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
5.3.2 对串标的防范对策
5.3.2.1 掌握串标形式和经常参与串标企业的信息
5.3.2.2 在招标文件中制订串标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
5.3.2.3 采用资格后审方式及其他措施
5.3.2.4 采用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平台
5.3.2.5 加强对招标工作人员、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5.3.3 对挂靠的防范对策
5.3.3.1 严格执行投标人资格审查制度
5.3.3.2 严格执行投标保证金结算管理制度
5.3.3.3 严格执行中标公示期招标人实地考察制度
5.3.3.4 将疑似借资质挂靠的情形列入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条款
5.4 建筑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
5.4.1 招标文件编制的要求
5.4.2 招标文件的内容组成
5.4.2.1 投标须知
5.4.2.2 开标、评标及定标办法
5.4.2.3 合同条款
5.4.2.4 投标文件格式和内容
5.4.3 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5.4.3.1 工程量清单概述
5.4.3.2 工程量清单招标的优势
5.4.3.3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5.4.4 招标文件中标底的编制
5.5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6 建筑工程投标策略
6.1 组建良好的投标班子
6.2 广泛搜集各种招标信息和情报
6.2.1 对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6.2.1.1 掌握政府宏观决策和各种法律法规信息
6.2.1.2 分析当地省情、市情信息
6.2.1.3 分析项目本身的信息和投标环境
6.2.2 投标企业自身进行分析
6.2.3 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6.3 常用的投标策略
6.3.1 研究投标策略的必要性
6.3.2 与评标方法相结合的投标策略
6.3.2.1 综合评分法
6.3.2.2 性价比法
6.3.2.3 二次平均法
6.3.3 与投标项目特点相结合的投标策略
6.3.3.1 勘察设计类工程的投标策略
6.3.3.2 土建施工类工程的投标策略
6.3.3.3 机电安装类工程的投标策略
6.3.3.4 监理类工程的投标策略
6.3.4 与公司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投标策略
6.3.4.1 深入竞争对手腹地策略
6.3.4.2 生存策略
6.3.4.3 竞争型策略
6.3.4.4 盈利型策略
6.3.4.5 长远发展策略
6.4 投标报价策略的运用
6.4.1 投标报价的前期工作
6.4.2 不平衡报价策略的运用
6.4.3 盈利型报价策略的运用
6.4.4 低报价、高索赔型报价策略的运用
6.4.5 投标报价规律与统计
6.5 投标时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6.5.1 投标文件的格式不对
6.5.1.1 没有签章或签名
6.5.1.2 日期不对
6.5.1.3 投标文件的目录、页码混乱
6.5.2 投标文件的内容前后矛盾
6.5.3 投标文件做得尽善尽美
6.5.4 给业主、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留下良好印象
6.6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7 建筑工程投标程序
7.1 投标信息的来源、管理及分析
7.1.1 投标信息的来源和管理
7.1.2 招标信息的分析
7.2 投标资格预审
7.2.1 资格预审申请
7.2.2 资格预审取胜的技巧
7.2.2.1 平时积累,加快速度,保证申请文件正确完整
7.2.2.2 根据招标项目特点将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尽量完善
7.2.2.3 提交建设业主特别关注的某些方面的材料要详细
7.2.2.4 对照评审条件,将相应资料准备齐全
7.2.2.5 灵活沟通,礼貌询问
7.2.2.6 合法诉请,争取机会
7.2.2.7 积极参加资格预审,争取更多的投标机会
7.3 对招标文件的检查与理解研究
7.3.1 对招标文件的检查
7.3.1.1 检查招标文件是否齐全
7.3.1.2 检查相关内容是否填写全面、正确
7.3.1.3 检查图样、地质勘察报告等的内容是否齐全和正确
7.3.1.4 检查招标文件的各部分内容是否前后一致
7.3.2 对招标文件的理解研究
7.3.2.1 对招标程序各工作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的理解
7.3.2.2 对投标担保和履约担保的理解
7.3.2.3 对投标文件组成内容和格式的理解研究
7.3.2.4 对投标报价的理解研究
7.3.2.5 对评标办法的理解研究
7.4 投标工作的分工与策划
7.4.1 组建投标机构
7.4.2 投标策划
7.4.2.1 投标策划的依据与资料
7.4.2.2 投标策划的方式
7.4.2.3 投标策划实务与注意事项
7.5 投标可行性研究
7.5.1 投标人自身条件的可行性研究
7.5.2 对项目业主的研究
7.5.3 对竞争对手的研究
7.5.4 对投标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7.5.5 对投标报价的可行性研究
7.6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8 建筑工程投标文件
8.1 概 述
8.1.1 合格投标人的条件
8.1.2 投标联合体
8.1.2.1 联合体各方的资格要求
8.1.2.2 联合体协议的效力
8.1.2.3 投标人组成联合体的意愿
8.2 投标文件的编制
8.2.1 投标文件的要求
8.2.1.1 投标文件的内容要求
8.2.1.2 投标文件的时间要求
8.2.1.3 投标文件的数量要求
8.2.1.4 投标文件的其他要求
8.2.2 投标文件的编制步骤
8.2.2.1 建筑工程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8.2.2.2 投标文件的编制方法
8.2.2.3 研究招标文件
8.2.3 投标文件举例
8.2.3.1 投标文件的语言及度量衡
8.2.3.2 投标文件的组成
8.2.3.3 投标报价
8.2.3.4 投标文件的有效期
8.2.3.5 投标保证金
8.2.3.6 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8.3 投标文件的提交
8.3.1 投标文件提交的规定
8.3.2 投标文件提交的案例分析
8.4 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和撤回
8.4.1 法律规定与操作实务
8.4.2 投标文件的案例分析
8.5 投标保证金
8.5.1 投标保证金的概念
8.5.2 投标保证金的形式和额度
8.5.2.1 投标保证金的形式
8.5.2.2 投标保证金的额度
8.5.2.3 投标保证金额度案例
8.5.3 投标保证金的期限和退回
8.5.3.1 投标保证金的期限
8.5.3.2 投标保证金的退回
8.5.3.3 投标保证金被没收的情况
8.6 投标人应禁止的行为
8.6.1 禁止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
8.6.2 禁止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串通投标
8.6.3 禁止投标人弄虚作假投标
8.7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9 建筑工程开标、评标与定标
9.1 开标前的工作
9.1.1 标前会议与踏勘现场
9.1.2 质疑与澄清
9.1.2.1 相关法律、法规与条例关于质疑与澄清的规定
9.1.2.2 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时的注意事项
9.1.2.3 做好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的前提
9.2 开 标
9.2.1 开标的一般规定
9.2.2 开标操作实务
9.2.3 开标会议程序
9.2.4 开标时特殊情况的处理
9.3 评 标
9.3.1 评标委员会的组成
9.3.1.1 评标专家库
9.3.1.2 评标专家的抽取
9.3.1.3 评标专家的更换
9.3.1.4 评标专家的回避
9.3.2 评标程序
9.3.2.1 评标内容
9.3.2.2 关于实质性响应
9.3.2.3 评审过程中的澄清
9.3.3 述 标
9.3.3.1 一般要求和形式
9.3.3.2 述标时的组织和注意事项
9.3.4 评标过程举例
9.3.4.1 评审内容
9.3.4.2 评审程序
9.3.5 评标无效的几种情形
9.3.6 评标案例分析
9.3.6.1 评审中发表倾向性见解受警告
9.3.6.2 评标专家不专业险些出事
9.4 定 标
9.4.1 定标的概念
9.4.2 定标的法律规定
9.4.3 定标操作实务
9.4.3.1 非授权不确定中标人原则
9.4.3.2 不得恶意否决原则
9.4.3.3 结果公开原则
9.4.4 定标案例分析
9.4.4.1 中标公告内容不合法惹投诉
9.4.4.2 第一中标候选人造假是废标还是顺延
9.5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10 建筑工程合同
10.1 中标人与中标通知书
10.1.1 中标公示
10.1.2 中标人的法律责任
10.1.2.1 履行合同
10.1.2.2 不得再次转包分包
10.1.2.3 提交履约保证金
10.2 合同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10.2.1 合同的概念
10.2.2 合同的法律特征
10.3 中标后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
10.3.1 建筑工程合同的有效性条件
10.3.2 可撤销或可变更的建筑工程合同
10.3.3 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程序
10.3.4 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原则
10.3.4.1 平等原则
10.3.4.2 自由原则
10.3.4.3 公平原则
10.3.4.4 诚信原则
10.4 建筑工程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
10.4.1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10.4.1.1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组成
10.4.1.2 通用条款与专用条款
10.4.2 编制通用合同条款的指导原则
10.4.3 建筑工程合同的示范文本
10.4.3.1 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10.4.3.2 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10.4.3.3 勘察设计合同示范文本
10.5 建筑工程合同的执行
10.5.1 建筑工程合同正常执行的管理
10.5.2 建筑工程合同变更执行的管理
10.5.2.1 建筑工程合同变更的原则
10.5.2.2 建筑工程合同变更的原因
10.5.2.3 建筑工程合同变更的管理
10.5.3 建筑工程合同索赔的执行
10.5.3.1 建筑工程合同索赔执行实务
10.5.3.2 建筑工程合同索赔举例
10.5.4 建筑工程合同的违约行为和违约责任
10.5.4.1 违约行为
10.5.4.2 违约责任
10.5.5 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条款相违背时的处理办法
10.5.6 建筑工程合同执行时的注意事项
10.6 售后服务与项目验收
10.6.1 售后服务与质量保证
10.6.2 项目验收与结算
10.6.2.1 项目验收
10.6.2.2 项目结算
10.6.3 建筑工程结算价格的执行标准
10.6.4 工程量清单中有漏项时合同执行的方法
10.6.5 建筑工程合同执行完后合同保证金的退回
10.7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11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管、投诉、违法责任与处理
11.1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监管机构
11.1.1 行业主管部门
11.1.2 纪检和监察部门
11.1.3 招标投标服务场所
11.2 招标投标监管范围与监管责任
11.2.1 监管范围
11.2.2 监管责任
11.3 招标投标的投诉与处理
11.3.1 国家法律法规对招标投标投诉的规定
11.3.2 投标人投诉的方法
11.3.2.1 投诉期限
11.3.2.2 投诉受理部门
11.3.2.3 投诉方式
11.3.2.4 投诉材料
11.3.3 招标人和监管机构对投诉的处理方法
11.3.4 投诉受理机关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1.3.5 投诉的处理结论
11.3.6 投诉人中途不投诉时的处理方法
11.3.7 招标投标恶意投诉的特征与处理方法
11.3.7.1 招标投标恶意投诉的特征
11.3.7.2 招标投标恶意投诉的处理方法
11.3.8 投诉的避免
11.3.8.1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
11.3.8.2 坚持论证和三公原则
11.3.8.3 认真做好签字、核对工作
11.3.8.4 加强评标纪律
11.4 招标投标违法的法律责任与处理
11.4.1 招标人违法的法律责任与处理
11.4.1.1 规避招标
11.4.1.2 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11.4.1.3 招标人多收保证金
11.4.1.4 招标人不按规定与中标人订立中标合同
11.4.2 投标人串标违法的处理
11.4.2.1 投标人之间相互串标
11.4.2.2 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标
11.4.2.3 投标人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11.4.2.4 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
11.4.3 对招标代理机构违法的处理
11.4.4 评标专家违法的处理
11.4.5 监管机构违法的处理
11.4.6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的处理
11.5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12 建筑工程招标的代理与代理机构
12.1 建筑工程招标的委托与代理
12.1.1 概 述
12.1.2 建筑工程招标的委托
12.1.3 建筑工程招标代理的收费标准
12.2 建筑工程招标代理机构
12.2.1 招标代理机构的定义与基本条件
12.2.2 招标代理机构的从业资格与资质
12.2.2.1 招标代理机构的类别及资质
12.2.2.2 建筑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与执业范围
12.2.2.3 建筑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12.2.2.4 建筑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认定
12.3 中央投资项目的招标代理资格与资质管理
12.3.1 中央投资项目的概念与范围
12.3.2 资质分类与执业范围
12.3.3 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条件
12.3.3.1 基本条件
12.3.3.2 甲级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条件
12.3.3.3 乙级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条件
12.3.3.4 预备级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条件
12.3.4 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监管与法律责任
12.3.4.1 资质监管
12.3.4.2 法律责任
12.4 招标师管理制度
12.4.1 招标师的工作职责
12.4.2 招标师的考试与注册制度
12.4.2.1 考试制度
12.4.2.2 注册制度
12.4.3 招标师执业制度
12.4.3.1 执业范围
12.4.3.2 招标师的执业能力
12.4.3.3 招标师的义务
12.5 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与法律责任
12.5.1 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
12.5.2 招标代理机构的法律责任
12.6 本章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