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194 免疫球蛋白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B淋巴细胞)的膜上。根据其重链组成不同,应用免疫电泳和超速离心法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即IgG、IgA、IgM、IgD和IgE。用单向免疫扩散法进行实验,可检查IgG、IgA、IgM。因IgD和IgE含量很低,可用免疫标记(酶、荧光、放射性同位素)等技术测定。

正常参考值:IgG 7.6~16.6g/L;

IgA 0.71~3.35g/L;

IgM 0.48~2.12g/L;

IgD 0.6~2.0mg/L;

IgE 0.1~0.9mg/L。

临床意义如下。

(1)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患者。如IgA偏低,提示免疫力下降,易患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胃肠道疾病。

(2)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

①多克隆性增高:即IgG、IgA、IgM同时增高,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淋巴瘤等。

②单克隆性增高:仅见某一种Ig增高而其他不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等。各种免疫球蛋白增高,有一定的特定意义。

IgE增高:主要见于过敏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但不能用来检测过敏源。

IgG增高: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偏高。如果仅一项一时性偏高,没有不适症状,临床意义不大,需观察和定时复查。如持续升高或伴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IgM增高:多见于过敏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