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超声诊断的心脏瓣膜病有哪些?

244 心脏超声诊断的心脏瓣膜病有哪些?

(1)二尖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多属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少数为先天性畸形。二尖瓣狭窄,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壁增厚、右心腔扩大及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超声特征:二尖瓣前、后叶不均匀性增厚,厚度>3mm,可呈“鼓槌”状;瓣叶呈“纤维化”或“钙化”样增强;瓣叶活动受限,弹性减低,舒张期呈“气球”样改变;腱索回声增强,增厚、缩短、相互融合;彩色多普勒显示舒张期二尖瓣下湍流;左心房扩大,可伴左心室扩大和肺动脉增宽。

(2)二尖瓣关闭不全:常与二尖瓣狭窄合并存在,同属风湿性心瓣膜病。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退行性病变、冠心病等也可引起本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房、左心室同时扩大。超声特征:瓣膜增厚、钙化及腱索增粗、粘连,造成二尖瓣前、后叶闭合不良或对合错位有间隙,加之瓣叶有裂,致使收缩期血液从间隙、穿孔和裂隙部位反流入左心房,造成左心房和左心室同时扩大。

(3)主动脉瓣狭窄:以先天性畸形较多见,其次为老年退行性病变及风湿性瓣膜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可导致左心室扩张,肺动脉压力上升和心功能不全。超声特征:瓣叶不均匀性增厚,厚度≥2.5mm,回声呈“纤维化”或“钙化”样增强,开放受限,活动度降低,交界处粘连;彩色多普勒显示:收缩期主动脉瓣上五彩镶嵌湍流血流,过瓣血流束直径变窄。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于风湿性瓣膜病变,多数合并狭窄或二尖瓣病变,也可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功能减低。超声特征:瓣叶增厚,回声增强,舒张期瓣叶完全摆向左室流出道,收缩期返回主动脉,呈“连枷样”主动脉瓣运动。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间隙>2mm;彩色多普勒显示:舒张期主动脉瓣下五彩镶嵌反流束。

(5)三尖瓣狭窄: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多与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变并存。三尖瓣狭窄,可导致右心房扩大及周围静脉压升高。超声特征:瓣叶不均匀性增厚,厚度>3mm;瓣叶回声增强,开放受限,弹性及活动度减低,舒张期呈“圆顶帐篷”样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舒张期三尖瓣口血流束变窄,呈红色为主五彩镶嵌湍流血流。

(6)三尖瓣关闭不全:以功能性多见,常继发于二尖瓣病变、扩张性心肌病、肺心病等。三尖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超声特征:心尖四腔、右室流出道的切面显示三尖瓣前叶、后叶、膈叶或交界处收缩区出现关闭不全间隙;彩色多普勒显示:收缩期三尖瓣反流,反流较重时,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可见逆流血流。

(7)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多为功能性,继发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右心室、右心房扩大。超声特征:瓣叶大小发育异常、瓣叶增厚、回声增强、瓣叶开放受限,可出现舒张期瓣叶关闭不全间隙;彩色多普勒显示:舒张期肺动脉瓣口呈红色为主五彩镶嵌反流束,可持续整个舒张期。

(8)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在各种心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形成赘生物,附着于瓣膜,引起瓣膜损害、腱索断裂、血液反流,发生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相同的病理改变。超声特征:可见赘生物回声,呈团块状、息肉状、不规则状或绒毛絮状等不同形状的异常回声;边缘模糊,可直接附着或有蒂相连,大小在2~20mm,多为中等或偏强回声;超声多普勒:根据瓣膜病损及继发瓣叶损害不同,出现瓣膜湍流和(或)反流。

心脏超声发现心脏瓣膜病,应到治疗心脏病的专科医院就诊,必要时可行瓣膜修复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