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度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209 血液黏度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血液黏度是血流变的指标,反映血液中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浓度。全血黏度主要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变形性和凝集性、其他各种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浆黏度有关。血浆黏度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黏附性、聚集性、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血糖、血脂的含量等指标有关。

正常参考值:男性3.84~5.30;女性3.39~4.41。

临床意义如下。

(1)血液黏度增高: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烧伤等。

(2)血液黏度降低:常见于贫血、营养不良、重度的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