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有何临床意义?

230 超声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有何临床意义?

颈动脉硬化,是指颈动脉因年龄增长、糖和脂肪代谢异常、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酗酒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出现的粥样硬化病变。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颈动脉硬化严重时,就会出现斑块。

超声特征:颈动脉硬化以颈动脉分叉处最为多见,表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局限性或弥漫性特增厚,在内膜增厚的基础上,可出现动脉斑块。

(1)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

①正常:IMT<1.0mm;

②内膜增厚:IMT1.0~1.2mm;

③斑块形成:IMT1.2~1.4mm;

④颈动脉狭窄:IMT>1.4mm。

(2)根据形态和回声特点,斑块可分为以下情况。

①低回声脂质性软斑;

②中等回声富含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块;

③强回声钙化性硬斑块;

④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性斑块。

其中,软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3)根据斑块引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情况。

①轻度狭窄:<30%;

②中度狭窄:30%~70%;

③重度狭窄:70%~99%;

④闭塞或闭塞前状态:>99%。

颈动脉硬化进展缓慢,早期大多无症状;出现斑块后,可造成血管狭窄或局部血栓形成,严重影响大脑血液供应而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若斑块破裂、碎片脱落,会引起脑梗死,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防治:应从防止高血压、高血脂入手,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等保健措施。已发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斑块者,可同时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药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类药物,包括一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等。

对于因斑块形成造成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临床上需要由外科干预介入,也就是血管的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支架术和颈动脉剥脱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