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疗愈原理
通过前面的章节,我们对瑜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本章重点谈谈疗愈的话题。
疗愈,是针对人体的疾病而言,疾病则是针对人体的健康而言,健康退化尚未形成疾病的状态我们成为亚健康,亚健康也是疗愈的对象。下面我们对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概念做个梳理。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有两层涵义:
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正常的思维能力、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对疾病有正常的抵抗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视无病为健康。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现代人正在形成整体健康的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1]: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⑥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⑨头发光洁,无头屑;
⑩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哲学家说,健康是人类的自我觉醒;生物学家说,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政治家说,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经济学家说,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社会学家说,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这种全方位的健康观,正是瑜伽对生命健康的理解和追求。
疾病是人体状态和行为异常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程度是由现代医学的系列标准所定义的。疾病是有原因的,病因作用于人体,达到一定强度或持续一定时间,导致自稳调节紊乱。或者说,致病因素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引起细胞的损伤,这个被损伤的细胞出现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紊乱,表现为体征和行为异常。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多数情况下,这个过程极其复杂。
疾病,同健康一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最常应用的定义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各种生物参数(包括智能)都进行了测量,其数值大体上服从统计学中的常态分布规律,即可以计算出一个均值和95%健康个体的所在范围。习惯上称这个范围为“正常”,超出这个范围,过高或过低,便是“不正常”,疾病便属于不正常的范围。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定义是适用的,如伤寒可以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体温和血中“伤寒血凝素”(抗体)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很大,有时这一定义就不适用。如正常人心脏的大小有一定范围,许多疾病可以造成心脏扩大,但对于运动员来说,超过正常大小的心脏伴有心动过缓(慢至每分钟40次左右)并非病态;这种偏离正常值属于个体差异。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过同龄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也有人从功能或适应能力来定义疾病,认为功能受损和与环境的协调能力遭到破坏才是疾病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把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误划为疾病。缺氧时才出现症状的镰状细胞性贫血,就表现为适应能力的缺陷。对许多精神病人,特别需要考察其与环境的协调能力。但是适应功能的不良并不一定是疾病,如一个长期缺乏体力活动的脑力工作者不能适应常人能够胜任的体力活动,稍有劳累就腰酸背痛,这不一定是有病。因此有人建议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增加“无病状态”。
亚健康是指身体出现生理机能减退、代谢水平低下却没有达到疾病标准的异常状态。主要表现是疲劳、胸闷、头疼、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情绪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也叫第三状态。
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健康状态,一定时间内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亚健康分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行为亚健康。
身体亚健康,因为饮食不当,营养过剩,身体机能比较弱,容易出现毛病。
心理亚健康,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特别是青少年容易反叛,出现逆反、反复、厌学心理。
情感亚健康,对生活、社会没有激情,漠不关心,让自己心越来越封闭,心胸越来越狭隘。
思想亚健康,思想方面比较脆弱,不够坚定,容易动摇。
行为亚健康,行为上容易受到刺激,出现偏激的行为。每天像例行公事一样,程式化生活。
治疗疾病和改善亚健康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以及方法组合。当下的主流是:西医疗法,抗生素、激素、手术、机械、电磁、化疗、放疗等等;中医疗法,中药(丸散膏丹)、针灸、艾灸、火罐、推拿、按摩等等;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还有其他非主流的、古典的、自然的、新兴的方法,譬如:食疗、运动处方、温泉、泥疗、瑜伽等等。
这些方法大多是以外在能量的干预为主要手段,而瑜伽则是通过身心梳理,调节人体能量,激活自愈机能,改善代谢,提高免疫力,恢复人体系统功能,从而消除致病因素能量,进而消除亚健康状态,疗愈或帮助疗愈疾病。
与疾病斗争是人类的繁衍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水平低下、医疗技术不发达的长久岁月,人类主要依靠身体的自愈机能。在医学发达的今天,高节奏的生活使人们过多地依赖医药,身体的自愈机能受到抑制,甚至有衰废的危险。
瑜伽修习的八支分法决定了瑜伽疗愈的方式和效果。持戒,让我们有所不为,排斥了诸多致病因素;遵行,告诉我们做什么,怎么做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获取并积累正能量;体位法、呼吸法、制感使我们的身体、气息和意念处于一种合适、和谐的状态,气血通畅,各个系统在正常负荷下运行,平衡代谢,养精神,祛邪气;专注、冥想、三摩地则使我们的身心健康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瑜伽疗愈尽量不用外力干预,积极调动自愈机能。但是瑜伽绝不排斥各种科学的医疗手段,在需要的时候也会适度结合,帮助疗愈对象更好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