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他瑜伽与体位法

四、哈他瑜伽与体位法

(一)哈他瑜伽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此时的瑜伽学说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名为“瑜伽派”,并成为婆罗门教六大正统哲学流派之一。瑜伽派的主要经典著作《瑜伽经》的作者帕坦伽利(Patajali),进一步理论化地对以前的瑜伽方法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4世纪以后,古代婆罗门教经过改革,出现新的面貌,——“印度教”。在印度教的时代,瑜伽被各种教派广泛采纳,在出现的众多种类中,最突出的是12世纪出现的“哈他瑜伽”(Hathayoga)。哈他瑜伽有几十种功法,侧重于调息、坐法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训练。

哈他(Hatha)的音节由代表着太阳的ha和代表着月亮的tha所组成。据说太阳和月亮能量是通过两个主要的能量通道(nadis)阳脉和阴脉运行,分别从右面和左面的鼻孔开始,朝下运行到脊柱底部。阳脉是太阳的能量通道,阴脉则是月亮的能量通道。哈他瑜伽的练习目的是平衡阳脉和阴脉。它的练习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为精神、心理的内容;二为肌体、生理的内容。体位法和调息法构成了哈他瑜伽练习的主要部分,与此之外还包括了洁净术、收束法、契合法等。体位法主要是调整人体各部分结构的平衡;而调息法主要是对生命之气的控制,经常练习可以稳定神经系统的平衡,保持情绪的稳定。

时至今日,哈他瑜伽仍然受人们欢迎,这不得不提到一位导师——艾扬格,他将哈他瑜伽的体位法练习更加规范、系统化。20世纪中叶,艾扬格第一次前往美国推广瑜伽,到今天,全美国已至少有1600万人练习瑜伽,这项活动已成为一个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1966年,艾扬格出版了他的瑜伽经典名著《瑜伽之光》,在西方引起轰动,被评为“通往东方古老健康艺术的捷径”,使得哈他瑜伽的体位法练习更加系统和规范,易于传播和推广,艾扬格本人则被赞誉为“现代瑜伽创始人”。

(二)体位法

体位法在瑜伽中的位置和作用,长期为众多瑜伽练习者所争论。有观点将瑜伽理解为一种减肥健美的时尚健身方法,追逐高难度、高强度的姿势练习。有观点认为瑜伽的起源就是打坐冥想,是一种静心手段,不必练习体式。那么,站在瑜伽经典传承的角度,我们怎样理解瑜伽的体位法练习?

在最早出现瑜伽一词的《鹧鸪氏奥义书》中并没有具体阐释瑜伽,《慈式奥义书》中将瑜伽分为六支:制气,敛识,静虑,凝神,观照,入定,并没有提到体位。后来帕坦伽利将瑜伽六支发展为八支,“体位法”一词才出现。在帕坦伽利的《瑜伽经》中,阐释体位法是一种稳定、舒适的坐姿,主要指的是坐姿,这种稳定而舒适的坐姿是为了呼吸控制法、感官收摄、专注、冥想以及三摩地练习而准备,从而达到身、心、灵统一的状态。而先哲在传习瑜伽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人很难保持一种稳定舒适的姿势。因为生活习性、行为习惯等,身体常处于僵硬、紧张、压力、毒素堆积等亚健康状况,没办法安静地处于稳定且舒适的姿势,更难以进入禅定冥想状态。因此,改善亚健康状况,排除毒素与压力,帮助人们进入身心安定统一的状态,正是体位法的起源,而后哈他瑜伽开始发展。除了体位法之外,还包含了清洁术、呼吸控制法、契合法、收束法,至今受众人群比较高。我们可以说,体位法是瑜伽的重要练习方法和途径,但不能表达为瑜伽就是做体式。

1.体位法练习的阶段

体位法是身、心、灵在统一状态中安置身体的艺术。它有两种层面:一是“做体位”;二是“反思体位”。四肢和身体摆在固定的位置,是做体位。反省、思考做出来的体位,重新思考及重新调整体位,使得四肢和身体依照适当的顺序安置在位置上,并感觉安适、舒缓,心里面能够体验到骨骼、关节、肌肉、纤维、细胞的宁静与安稳,是“反思体位”。通过反思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努力,心里是否专注,身体的哪个部位没有被心洞察到,我们让心和身体做相同的伸展。当身体在收缩或伸展之际,智慧的觉知也跟着收缩、伸展而到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这种灵敏里均匀地触及身、心、灵时,我们就处在禅定冥想的状态,身和心、心和灵之间的二元对立就消失了。

2.体位法和练习者的关系

应以体位法为主体,练习者为客体。身体的重量要均匀分布于肌肉、骨骼、心和智慧之上。拮抗力和动作要调和。如此持续规律的练习,练习者、身体和体式三者就渐渐合一了。

拮抗力:用均等而相反的力量伸展身体的一个部位离开另一个部位,借此在身体里创造出空间。可以用这个方法同时移动身体的两个部位,或是一个部位固定住,而另一个部位移开。也可以用辅助工具把身体的一个部位固定住,然后用恰当的力量使得身体的其余部位从固定的那个部位往相反的方向伸展、拉长或挺拔。

3.体位法练习的效果

正确掌握体位法之后,身心的二元对立就消失了,就不易被二元性扰乱了,因为心灵已经被你掌控。身体稳定了,心灵随之稳定下来。

4.体位法练习的要领

动作和觉知结合在一起,心才能感受。

5.体位法练习的阶段

第一阶段,初学者,心总在身体的表层奔波。此时需要努力练习心灵集中,即专注身体不同部位之间的彼此关联,身体的不同部位移动时,心要到。

第二阶段,训练心去感觉行动。心要跟着身体移动。你要通过心知道身体是一个整体。

第三阶段,熟识期,让智觉跟身体认识。心退下来,智觉和身体变成了一体。

第四阶段,成熟期,身、心、智、真我一致,并列呈现于体式中,这是从身体解放出来的自由。此刻,你忘了身体,因为每一个组成分子以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方向流动着。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瑜伽修行者身体移动的速度应当等同于灵魂移动的速度。”

可是,如果你在瑜伽中忽略了身体练习,没有实践的积累和体验,就无法品尝到身心合一这颗果实的甜美。

(三)体位法的命名

命名的形式有四种:

(1)依动物的姿势模仿得来的体位法,如蛇式(图5-2)。

图5-2 蛇式

(2)依该动作的功效命名的体位法,如肩立式(全身式)。

(3)依姿势架构特性来命名的体位法,如龟式。

(4)依该动作的发明者来命名的体位法,如圣哲玛里琪扭转式。

瑜伽体式的名称非常的重要,它也体现出几个世纪以来瑜伽进化的规律。一些体式以植物命名,比如树式和莲花式;一些以昆虫来命名,比如蝗虫式和蝎子式:一些以水上动物和两栖动物来命名,比如鱼式(图5-3)、龟式、蛙式或鳄鱼式;也有一些体式以鸟来命名,比如公鸡式、孔雀式和天鹅式;还有以四足动物来命名,比如犬式、马式、骆驼式(图5-4)和狮子式;爬行动物比如眼镜蛇式和人类的胚胎状态,比如胎儿式,等等。

图5-3 鱼式

图5-4 骆驼式

(四)体位法的分类

大部分瑜伽书中虽对瑜伽体式的动作要领及功效进行一定的阐述,但对体式划分依据尚不清晰,分类方式不全,其科学性、规范性不足;国内的瑜伽书籍资料多为舶来品,大多经翻译后直接用于实践中,缺少理论依据,有关瑜伽体式的分类并不完整;一部分从业人员对瑜伽概念、体式技术原理、功效模糊不清,只为从事瑜伽教学和训练,单纯地去追求动作的标准化,使体式形于体操化。正是由于对瑜伽体式原理及功能认知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导学员陷入误区,完全达不到练习瑜伽的目的,致使学员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对症下药,导致运动损伤的事件屡见不鲜,“瑜伽病”已成为新名词。

对于体位法的分类,我们还要再次回到瑜伽的体位法起源。它是帮助人们改善亚健康状况,排除毒素与压力,帮助人们进入身心安定统一的状态,人们的亚健康是出现在生活中,而生活中的姿势包含坐姿、站姿和卧姿。随着哈他瑜伽的发展,尤以艾扬格大师为代表的体位法练习,将体位法分为六类:站立、坐立、前屈、后弯、扭转、平衡和倒立。还有的将体位法的功效进行分类:对身体层面的好处,比如改善脊柱僵硬和侧弯的体位法,改善肠胃器官的体位法;对心理层面的好处,改善内心懦弱和自卑等心理状态的体位法。

对于体位法的分类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笔者依据现代科学的学科分类法将体位法进行层级分类(图5-5):

图5-5 体位法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