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或者肥胖调理案例分析

四、超重或者肥胖调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欧女士,年龄38岁,身高158cm,3年前刚生完2胎,产后1年半内没有进行修复和任何瑜伽练习,在参加肥胖调理之前,体重67kg,BMI值达到26.1,属于超重范围,去医院检查有中度的脂肪肝。经过身体的评估之后,开出相应的调理处方,一年半的时间内共参加两次超重调理课程,而且有保持日常瑜伽练习,目前体重55kg,BMI值已经在正常区间,而且脂肪肝也已经没有了。

学员感悟(一)

为期五天的调理课程结束了,这是我生完二胎后第二次参加Jenny老师的课程。

上次是二宝断奶后的第二个月,记得当时体重接近65kg,抱着调理肠胃和减肥的目的参加清体养生课程,结果让我很惊喜,5天时间减了3.5kg,并排出不少油脂,帮我慢慢消除了脂肪肝。

这次选在春夏之交的4月中旬来参加清体养生课程,主要想继续调理肠胃和减轻体重,虽然去年减了有15斤左右,但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脂肪堆积,我的体重又达到58.6kg,经过五天的练习,体重成功减轻了2.4kg,课程结束后继续保持练习,发现体重还在持续减轻,第六天傍晚的体重为55.25kg,看来课程结束开始复食,体重仍可以继续减轻,而且还排出不少宿便,肠胃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我觉得这次清体养生课程最大的收获不仅在体重减轻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拾内心的宁静平和,让我更有幸福感!

感谢凌子瑜伽的Jenny和乐乐老师,感恩伙伴们一起携手同行!

案例二

舒女士,高校科研工作者,50岁,身高158cm,体重70kg,已经达到肥胖的范围了。学员说:“从我生完孩子起,体重就没下去过,平时有保持锻炼,如太极、户外爬山,可就是减不下来。”经过身体评估之后,进行了肥胖调理课程,第五天体重已经降了8斤,课程结束后的五天内,又降了2斤,目前体重稳定。

学员感悟(二)

带着怀疑又期待的复杂心情,报名参加了这期调理课程。在Jenny老师的耐心带领下,我们四人开启了人生新奇之旅。在沁人心脾的音乐陪伴中,在老师轻柔的话语引导下,纷杂忙碌的脚步停下来,与真我对话,身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放松与安定。每天按照老师的引领练习,认真执行课程期间的规定要求,伙伴们练习都非常投入,大家都有可喜的变化。我的体重在持续下降,五天共减了近8斤,内脏脂肪和脂肪率也都下降了,饥饿感越来越小,而且精神越来越好!

为期五天的课程眨眼就到了最后一天,带着不舍和新的期待,将继续瑜伽理疗身心之旅。感恩遇见!愿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与喜悦!

【注释】

[1]Popkin B M,Doak C M.The obesity epidemic is a worldwide phenomenon[J].Nutr Rev 1998,56:106-114。

[2]Prentice,A.Storing up problems:The medical case for a slimmer nation[J].Clinical Medicine,2004,4,99-101。

[3]武阳丰,马冠生:“中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载《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39:316-320。

[4]李绥晶,金旭伟:“辽宁省成人超重肥胖现况调查”,载《中国公共卫生》,2006,22:225。

[5]茂镕,田荣:“昆明市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与血压血糖水平的关系”,载《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23-25。

[6]潘怡,江国虹:“超重及肥胖的现况调查”,载《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90-1691。

[7]潘怡,江国虹:“超重及肥胖的现况调查”,载《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90-1691。

[8]潘怡,江国虹:“超重及肥胖的现况调查”,载《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90-1691。

[9]Ali H.Mokdad,Ali H.Mokdad al.Prevalence of Obesity,Diabetes,and Obesity-Related Health Risk Factors,2001[J].JAMA,2003,289(1):76-79。

[10]张茂镕,田荣:“昆明市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与血压血糖水平的关系”,载《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

[11]钟朝晖,程朝英:“超重及肥胖与脂肪肝关系的病例对照分析”,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12]王天歌,徐瑜:“上海市社区40岁以上人群肥胖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载《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850-852。

[13]董丽宏,金子环:“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载《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83-2184。

[14]Peeters A,Barendregt J J,Willekens F,et al.Obesity in adulthood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life expectancy:A life-table analysis[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3,138: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