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诱发原因

四、高血糖的诱发原因

(一)活动不足

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我国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进入了汽车时代。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脂肪摄入在总能量摄入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已大幅降低。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16]。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高血糖症的重要因素。

(二)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

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按WHO诊断标准,2018年中国健康大数据显示,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经达到2亿,已经成为超重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机制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腹部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原本就比其他部位低,而腹部肥胖患者,主要是脂肪组织增多,这种增多,只是细胞体积增大,但脂肪细胞数目并未增多,导致细胞膜上受体数目相对减少而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葡萄糖清除率明显降低,导致高血糖,引起糖尿病。

(三)饮食结构

城市化进程加速,物质生活日渐丰裕,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大量饮酒。

(四)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导致体质虚弱,脏腑功能的衰减,人体的八大系统功能下降,如免疫力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下降。

气血为维护肌体正常功能之物质基础,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久病伤气耗血,而致气血双亏。

(五)心理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DM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3~5倍,有明显焦虑情绪障碍者为32%左右;并且DM症状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缓解抑郁焦虑有利于高血糖的控制[17]。唐学东[18]对T2DM血糖控制与心理健康状况做调查后发现DM病例组抑郁症发生率为31%,焦虑症发生率为37.9%,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有并发症或早期并发症迹象,改善抑郁症或焦虑症后血糖均有明显下降。

同时行为模式(好争辩、多冲动、急躁、快节奏等A型行为模式与糖尿病成正相关)、社会支持、认知功能、生活事件等因素与糖尿病成正相关[19]。现代人的压力过大是糖尿病高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压力大体内会产生应激激素,而这些激素是对抗胰岛素的。这些激素长期大量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六)内分泌功能紊乱

高血糖症本身就是内分泌疾病,而引起内分泌功能下降的因素有:饮食、睡眠、情绪、气血不足等因素,不仅会造成内分泌功能下降,同时还会造成器质性病变。

(七)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1988年Reaven在第48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学术年会上提出的,当时称为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指一组共同具有胰岛素抵抗的代谢性疾病。目前至少包括8个“高”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有关,这8个“高”就是高体重(肥胖或者超重)、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黏稠度、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在8个“高”中如果具备其中两项,即使目前血糖不高,也很容易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