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肠胃不健康的原因
(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良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进食过快、三餐不守时(尤其是早餐没有按时吃,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同时会分解内脏器官的蛋白质为身体提供能量,久而久之,就容易引起肠胃疾病,而且还会引起其他器官的疾病)、经常吃夜宵等,都会加大对肠胃的压力,造成肠胃疾病。
饮食结构不合理:人体的健康需要七大营养素有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脂类、膳食纤维。如饮食中脂肪过多,超过了肠胃的消化能力,就会造成消化不良,还会引起肥胖等症状。如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肠胃蠕动不足,会造成便秘的情况。
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昼夜颠倒,不仅会造成肠胃疾病,还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等。
静坐少动:静坐少动会造成胃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消化液的分泌降低,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其他因素:酗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可乐等。
图12-1
(二)气血不足
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包含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精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精来源于水谷的精微化生及营养。
气血不足,五脏六腑则无法正常运行。肠胃若气血不足,则出现面色萎黄、四肢倦怠、腹胀、便血、便秘、腹泻等症状。
(三)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
形形色色的应激反应不但使易患个体发生功能失调或疾病,也使个体伴发各种各样的情绪变化,强烈不良情绪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身心疾病发生率的增加。据研究显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低于正常人,说明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感较低,长期处于不良精神状态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不安,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加重病情,病情的加重反过来又增加患者精神负担,导致疾病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