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的现状
目前在发达国家,超重和肥胖人群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肥胖而引起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1998年的统计[1],在美国约有25%的人群处于肥胖状态,每年的死亡人群中大约有30万是由于肥胖引起的,在引起死亡的可预防因素中,位于第2位,仅次于吸烟;而据美国第3次健康营养教育普查的数据显示[2],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50.4%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英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估计,到2020年,男女肥胖人群将分别占总人口的34%和38%[3]。老年人的肥胖问题也值得关注,老年肥胖者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温饱问题在短时间内已经解决,并进入小康水平,同时,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以及中国式的社交方式,为肥胖人群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据2005年的一份针对209849例样本的调查显示[4],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比例分别为17.6%和5.6%,合计占总调查人口的23.2%;在这份调查中还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高于农村人群,其中大城市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5.0%、10.6%。国内各省市的情况不尽相同:2002年对辽宁8119例成人的调查显示[5]:超重率为30.6%,肥胖率为6.1%,并且表现出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的现象;2010年昆明对5381例人群的调查显示[6][7]: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经占到近40%,同样也表现出女性高于男性的现象;天津的一项调查显示[8],该地区超重和肥胖率高达51.2%。2018年中国大健康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经达到2亿。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超重及肥胖人群的比例已经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传统的落后地区,如农村、西部地区的经济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根据以往的经验,伴随而来的将会是超重、肥胖人群的爆发(图9-1)。
图9-1 2017年疾控中心公布的各省区超重和肥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