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的票面要素

二、债券的票面要素

债券的票面要素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债券名称和债务主体

在债券的票面上,应注明债券的名称,如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一些非公开发行的债券则要标明“内部发行”字样。同时在债券的票面上还必须反映债券的债务主体,这为债权人到期追索本金和利息提供了依据。通过证券交易所或银行间债券市场等发行的电子化记账式债券则以发行公告的形式反映上述要点。

2.债券的票面金额

在确定债券的票面金额时,首先要规定币种,即债券以何种货币为其计量单位。这主要依据债券的发行对象和实际来确定。一般而言,在国内发行的债券通常以本国货币为计量单位,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则通常以债券发行地所在国家的货币或以国际通用货币为计量单位。其次要确定金额。不同的票面金额,可以对债券的发行成本、发行数量和持有者的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票面金额较小,则有利于小额投资者购买,但可能会增加发行费用,加大发行的工作量;如果票面金额较大,则有利于少数大额投资者认购,减轻发行工作量,降低发行费用,但可能使小额投资者无法参与。

3.债券的偿还期限

债券的偿还期限是指从发行之日起至偿还本息之日止的时间。一般而言,债券的偿还期限分为3类:偿还期在1年或1年以内的,为短期债券;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称为中期债券;偿还期限在10年以上的,称为长期债券。我国国债的期限就是按上述标准划分的。但我国企业债券的期限划分与此有所不同。我国短期企业债券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企业债券,偿还期限在5年以上的为长期企业债券。

发行者在确定债券发行期限时,应考虑如表2-4所述的影响因素。

表2-4 确定债券发行期限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4.债券的利率水平

债券的利率对债务主体而言,是筹集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对投资者来说是付出货币投资后到期(或定期)获得的收益。债券利率既不像银行的存款利率那样,单纯按存款期限长短来确定,也不像股票的股息(红利)那样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效益好坏来事后确定。债券的利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见表2-5):①发行主体信誉。发行主体的信誉是由债券发行单位经营状况、经营规模、财务状况、经济效益、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公众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信誉要高于企业债券;企业债券中,经济效益好、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信誉要高于经济效益差且社会知名度低的企业。②债券期限。期限长短是确定债券利率的重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期限短,利率低;期限长,利率高。期限短的债券灵活性强,债券可以及时收回本息,收益部分又可以用于投资,获得较高的实际收益;而期限长的债券投资者就得不到这些好处,因而要求通过高利率来进行弥补。③同期银行储蓄利率。在通常情况下,因为企业信誉低于银行信誉,企业债券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④税收政策。债券的税收政策对于债券的利率也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国债免收个人所得税,而企业债收入要征收20%的收入调节税,所以一般企业债券的利率要高于同期国债利率。⑤债券的流动性。我国目前发行的债券有的不可以上市流通(如凭证式国债),有的可以上市转让或用以质押回购(如记账式国债),所以流动性差的债券一般利率应高于可上市流通的债券。

表2-5 债券利率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