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成长性分析
1.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与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战略的定义至今没有明确统一。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K.Andrews)认为公司总体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它决定和揭示公司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公司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公司的经济类型和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公司应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出的经济和非经济贡献。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获得的崇高地位源于他所提出的“5种竞争力量”和“3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3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3种思路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
(1)总成本领先策略
追求这种策略的公司就是希望成为低成本的生产者,然后成为该行业的低成本领导者。为了通过总成本领先策略来获益,公司必须把价格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附近,这就意味着公司必须在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其他公司。该策略的主要风险是给公司带来保持这一地位的沉重负担,该类战略意味着要为设备现代化再投资,坚决放弃陈旧资产,避免产品系列的扩展以及对技术上的进步保持敏感。
(2)差异化策略
这种策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这点对如今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实现差异化策略有许多方式,设计品牌形象、改进技术特点、完善客户服务、建立经销网络等。但追求差异化会导致成本较高,因此采取这种策略将意味着以成本为代价。差异化策略同样包含着一系列风险,如实行差异化造成与其他竞争对手成本差距过大,以至于差异化不再能笼络住客户,市场需要的差异化程度下降,模仿使已建立的差别缩小,等等。
(3)目标集聚策略
该策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个地区市场。目标集聚策略同样可以有许多具体的形式,其整体是围绕着为某一特定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所制定的每一项职能性方针都要考虑这一目标。这种策略可以使公司在相对狭窄的市场目标中获得一种或两种优势地位。
目标集聚战略包含的风险有:大范围提供服务的竞争对手与目标集聚公司间的成本差距变大,使得针对一个狭窄目标市场的产品丧失成本优势;战略目标市场与整体市场之间对所期待的产品的差距缩小;竞争对手在战略目标市场中又找到细分市场,因而使目标集聚公司显得不够集聚。
2.公司规模变动特征及扩张潜力分析
公司规模变动特征和扩张潜力与其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市场结构、经营战略密切相关,它是从微观方面具体考察公司的成长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公司规模扩张很重要,尤其在我国新兴证券市场,一个规模扩张能力很强的公司,其股价走势远远强于大盘,我们需要分析公司规模扩张的原因,是供给推动还是市场需求拉动,是通过公司的产品创造市场需求还是生产产品去满足市场需求,是依靠技术进步还是依靠其他生产要素,等等,依次找出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二,纵向比较公司的销售、利润、资产规模等数据,把握公司的发展趋势,并寻找公司趋势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晰预见公司能否继续维持发展趋势,或者有没有暂时趋缓的可能等。
第三,对公司销售、利润、资产规模等数据及其增长率与行业平均水平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比较,了解其行业地位的变化。
第四,分析预测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前景及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对公司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并预计其销售和利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