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异象
技术异象指的是当人们研究公司过去的历史价格和历史交易中所发现的反常现象。短期的动量效应和长期的反转效应是两种最为典型的技术异象。
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是指股票价格变化表现出具有向同一方向波动的持续性。杰加地西和蒂特曼(Jegadeesh & Titman)的实证研究显示,过去3~12个月表现好或差的股票在接下来的3~12个月内继续表现好或差。利用这一现象的动量交易策略(即买入赢者、卖空输者)在美国和大多数成熟市场中都能获得持续的异常收益(也称动量收益)。
长期反转效应(Long-term Reversal)是指在某期间表现较差的股票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大幅度的反向势头,而在当期表现较好的股票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表现变差。德·邦德和塞勒(De Bondt & Thaler)比较了两组公司股票的收益率情况,一组由亏损最严重的公司股票组成,另一组由盈利最多的公司股票组成。他们从1933年开始算起,把前3年表现最好的公司和最差的公司分别编组,各自作为一个投资组合。然后,考察此后5年间投资于这两个组合所得到的收益情况,经验统计结果显示,投资于最差公司的股票组合的收益率要显著优于投资于最好公司的股票组合。
动量效应和长期反转效应的存在不仅证明证券市场不是有效的,还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投资者:基于股票的历史价格信息是能够预测未来股票价格的大致走向的。对于动量效应与长期反转效应,传统金融理论认为这是由于股票价格对于某一信息有了过度反应,使得短期和中期出现了动量效应;然而从长期来看,过度反应终将被纠正,使得在长期收益率序列之间存在负相关。此外,传统金融理论试图将动量效应、长期反转效应与风险溢价的变化联系起来。当市场风险溢价发生变化时,投资者需要找到准确的风险溢价,动量效应与长期反转效应不过是投资者在寻找风险溢价的过程中,股价的正常反应而已。尽管如此,传统金融理论仍没有给出动量效应和长期反转效应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对此,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态特征出发,提出了DHS模型(Daniel,Hirshleifer &Subrahmanyam)、BSV模型(Barberis,shleifer & Vishny)和HS模型(Hong & Stein),较好地解释了动量效应和长期反转效应。我们将在第三节的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中进一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