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离率(BIAS)
乖离率是移动平均原理派生的一项技术指标,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测算股价在波动过程中与移动平均线出现的偏离程度,从而得出股价在剧烈波动时因偏离移动平均趋势而造成可能的回档或反弹,以及股价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移动而形成继续原有趋势的可信度。其基本出发点是,如果没有外力干扰,价格总是趋向于系统中心位置,真正到了中心位置,又会由于惯性的作用而再次远离中心,即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主要是由人们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另外,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也是产生这种向心作用的原因。证券价格低,需求就大,如果供给不变,证券价格就会上升;反之,证券价格高需求变小,如果供给不变,证券价格就会下降;最后达到的平衡位置就是中心位置。
1.乖离率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用字母和符号表示为:
式中:C为当日收盘价;MA(n)为参数为n的移动平均价,n也是BIAS的参数。公式中的分子为价格(收盘价)与移动平均价的绝对距离,可正可负,除以分母后,表示的就是收盘价与移动平均价的相对距离。可见,BIAS的参数只有一个,参数大小的选择首先影响MA,其次影响BIAS。一般来说,参数选得越大,则允许证券价格远离MA的程度就越大。例如:参数为5时,我们可能认为BIAS到了4%,证券价格就该回头了;而参数为10时,我们可能要等到BIAS到了7%才认为证券价格该回头。
2.BIAS的应用法则
BIAS的应用法则主要从3个方面考虑:从BIAS的取值大小方面考虑,从BIAS的曲线形态和背离方面考虑,从两条BIAS曲线结合方面考虑。
(1)BIAS的取值
BIAS取值的考虑目的在于找到一个正数或负数(BIAS的分界线)。只要BIAS超过这个正数,我们就应该感到危险而考虑抛出;只要BIAS低于这个负数,我们就感到机会可能来了而考虑买入。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这个正数或负数,它们是采取行动或保持沉默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3个因素有关:①BIAS选择的参数大小。选择的参数越大,确定采取行动的分界线就越大。②所选证券的波动性强弱。证券越活跃,选择的分界线也越大。③在不同的时期,分界线的高低是不一样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总结出一些分界线的参考值(仅仅是参考,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它们进行适当的调整):
BIAS(5)>3.5%,BIAS(10)>5%,BIAS(20)>8%,以及BIAS(60)>10%是卖出时机;BIAS(5)<-3%,BIAS(10)<-4.5%,BIAS(20)<-7%,以及BIAS(60)<-10%是买入时机。
但是在遇到由于突发的利多或利空消息产生暴涨暴跌的情况,以上数值需进行较大修改:①对于综合指数来说,BIAS(10)>30为抛出时机,BIAS(10)<-15为时机;②对于个股来说,BIAS(10)>40为抛出时机,BIAS(10)<-20为买入时机。
(2)BIAS的曲线形态和背离
形态理论和支撑压力理论在BIAS上也能得到应用。不过,形态和支撑压力线没有通常意义下那么“标准”,很多形态和支撑压力线的确认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用性不强。技术指标的背离在BIAS身上也有体现,其原理与其他技术指标相同。
(3)两条BIAS曲线结合
两条不同参数的BIAS曲线会形成黄金交叉和死亡交叉。当短期BIAS(参数小)在高位下穿过长期BIAS(参数大)时,是卖出信号;在低位,短期BIAS上穿过长期BIAS时是买入信号。
3.应用乖离率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上面提供的具体数字仅仅是参考,不能因此而受到误导,正确的做法是在实践中自己寻找分界线的位置。
第二,在BIAS迅速地达到第一峰或第一谷时,是最容易出现操作错误的时候。
第三,同更多的技术指标结合起来会大大降低BIAS的错误。BIAS与MA结合起来使用效果可能更好。具体的结合法如下(见图11-14):①BIAS从下向上穿过0轴,而证券价格也在同时上穿MA,为买入信号;BIAS从上向下穿过0轴,而证券价格也在同时下穿MA,为卖出信号。②BIAS是正值,证券价格在MA之上,如果证券价格回落到MA之下但随即又反弹到了MA之上,同时BIAS也是呈现相同的走势,则这是买进信号。对于下降的卖出信号也可类似处理。③BIAS是正值,并在高位向0轴回落,如果接近0轴时,反弹向上,则是买入信号。BIAS是负值时则同理。
图11-14 BIAS指标运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