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理形态
与反转突破形态不同,持续整理形态描述的是,在股价向一个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运行后,不再继续原趋势,而在一定区域内上下窄幅波动,等待时机成熟后再继续前进。这种运行所留下的轨迹称为整理形态。三角形、矩形、旗形是著名的整理形态。
1.三角形态
三角形态是持续整理形态的一类。三角形主要分为3种: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第一种有时也称为正三角形,后两种合称为直角三角形。
(1)对称三角形
图10-24是对称三角形的一个简化的图形。假定原有趋势是上升的,因此,三角形形态完成以后会保持原有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对称三角形有两条聚拢的直线:上面的向下倾斜,起压力作用;下面的向上倾斜,起支撑作用。两直线的交点称为顶点。另外,对称三角形要求至少应有4个转折点,图10-24中的l,2,3,4,5,6都是转折点。4个转折点的要求是必然的,因为每条直线的确定需要两个点,上下两条直线就至少要求有4个转折点。压力线和趋势线的确认都需要第三点验证,所以,对称三角形一般应有6个转折点。
图10-24 对称三角形
1)对称三角形的形成过程
证券价格进入整理阶段后,由于存在短线低吸高抛,价格波幅逐渐缩小,即高点越来越低,低点则越来越高,证券价格的高点形成一个向右下方倾斜的压力线,证券价格的低点形成一个向右上方倾斜的支撑线,成交量也随之减少,短线进出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这种情形渐渐地在证券价格图形上形成一种倾斜的、收敛的价格区域。随着证券价格逐渐接近三角形顶部,多空双方的力量将发生变化,证券价格也将突破三角形区而结束整理。因为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成交量会随着该形态的完成而逐渐减小。最后,当价格突破三角形形态时,价格和成交量(通常情况下)会出现剧烈的反应,就像越拧越紧的弹簧突然释放一样。一般对称三角形只是原有趋势运动的途中休整阶段,所以持续的时间不应该太长。持续的时间太长了,保持原有趋势的能力就会下降。突破上下两条直线的包围,继续沿原有既定的方向的时间要尽量早些,越靠近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各种功能就越不明显。一般而言,突破的位置在三角形的横向宽度的1/2到3/4的某个地点的情况较多。三角形的横向宽度指的是图10-24中顶点到三角形底边的垂线距离。
2)对称三角形的测算功能和三角形的突破
由对称三角形的特殊性,我们实际上可以预测证券价格向上或向下突破的时间区域,只要得到了上下两条直线就可以完成工作。我们可在图上根据两条直线找到顶点,然后,计算出三角形的横向宽度,标出1/2和3/4的位置。这样,这个区域就是证券价格未来可能要突破并保持原来趋势的位置,这对于我们进行买卖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不过这有个大前提,必须认定证券价格一定要突破这个三角形。如果证券价格不在预定的位置突破三角形,那么这个对称三角形态可能转化成别的形态,证券价格一直漂下去,直到顶点以外。
对称三角形被突破后,也可测算功能。方法以原有趋势为上升为例,测算方法为:从突破点算起,证券价格至少要运动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图10-24中两个箭头的高度)。
3)对称三角形的研判
运用对称三角形进行研判时,应注意:①证券价格越接近上界线,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向上突破的力量越小,如果紧靠上界线突破而成交量又无显著增加,则通常是假突破;同样,证券价格越接近下界线,向下突破的力量亦越小,即使突破也可能是假突破。②若证券价格盘整至三角形顶端才向上突破,表示上升乏力。③若证券价格在三角形1/2至3/4之内的区间突破,且向上突破时有大成交量配合,则最小升(跌)幅为对称三角形上下界线的量度距离。④突破对称三角形后,证券价格有时会出现反抽,向上突破的反抽止于上界线的延伸,向下突破的反抽应止于下界线的延伸,否则,可能是假突破。
(2)上升三角形
上升三角形是对称三角形的变形体,与对称三角形在形状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区别在于:上升三角形上方的压力线近乎水平,而不像对称三角形的压力线是向下倾斜的(见图10-25)。在直角三角形形态中,价格通常朝水平边的方向突破。因为,上升三角形比起对称三角形来,有更强烈的上升意识(高点不变,低点上升),多方比空方更为积极。顾名思义,上升三角形是证券价格将会上升的整理形态,但整理之后是否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仍需要最后确认,切勿一见可能或刚刚出现上升三角形的形态便贸然买进,那样可能带来较大损失。
对称三角形的测算等其他功能同样适用于上升三角形。
图10-25 上升三角形
(3)下降三角形
下降三角形的形态与上升三角形正好相反,其基本内容只要和上升三角形反方向理解就可以了。图10-26反映了下降三角形所包含的内容。
图10-26 下降三角形
2.矩形形态
(1)矩形的基本形状和形成过程
矩形又叫箱形,是一种典型的持续整理形态。矩形是证券价格在两条水平的上下界线之间移动而成的形态。证券价格在两条平行水平直线之间上下波动,长时间没有突破,一直做横向延伸的运动,如图10-27所示。
图10-27 矩形形态
在一段时间内,每当价格上升到某一高位时,就出现空方的抛压,价格上行遇阻回落;当价格每次下跌到某一低位时,就出现多方积极买入,价格得到支持,开始止跌回升。时间一长就形成两条明显的上下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争夺热情逐步减弱,成交量减少,市场趋于平淡。
(2)矩形的三角形的突破和涨跌幅测算
当多空双方的力量渐趋明朗后,证券价格便开始向上或向下突破界线。如果原来的趋势是上升,那么经过一段矩形整理后,一般会继续原来的趋势,多方会占据优势并采取主动,使证券价格向上突破矩形的上界线。如果原来是下降趋势,则空方会采取行动,突破矩形的下界线。面对突破后价格的反扑,矩形的上下界线同样具有阻止反扑的作用。
矩形被突破后,也具有测算意义,形态高度就是矩形的宽度。
(3)矩形的研判要点
第一,实际形态中,矩形上下边界线并非平行,要么稍微上斜要么稍微下斜。但只要平行界线离水平线偏离足够小,这些形态都可视作矩形形态。
第二,矩形上下界线之间的距离应足够宽,一般设定为证券价格的8%以上。
第三,矩形突破后,价格常会出现反抽。向上突破的反抽回落应在顶线之上,往下突破的反抽回升应受阻于底线之下。
第四,在矩形形成过程中,在无外力影响情况下,其成交量也逐步递减。向上突破上界时须有大成交量相配,向下突破下界不要求有成交量的增加。确认矩形的突破需要大交易量以及收盘价穿透界线的3%。
第五,一般矩形是整理形态,为牛皮市道[1]。矩形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极可能演变成三重顶(底)形态,因此,判断出错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在形态结束前很难预计价格将朝什么方向发展,故在矩形形成初期,投资策略可调整为低进高出。
3.旗形形态
从几何学的角度看,旗形应该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形状是一个上倾或下倾的平行四边形,即价格经过一个稍微与原趋势运行呈相反方向倾斜的平行四边形整理运动,其整体形状就像一面挂在旗杆顶上的旗帜,故被称为旗形整理形态,如图10-28所示。
图10-28 旗形形态
(1)旗形形态形成过程
旗形形态通常出现在凌厉上涨或急速下跌中。这时市场极度活跃,证券价格的运动非常剧烈,近乎于直线上升或下降。这种剧烈运动的结果是产生旗形的条件。由于上升下降得过于迅速,市场必然会有所休整,旗形就是完成这一休整过程的主要形式之一。证券价格经过一连串紧密的短期波动后,形成一个稍微与原来趋势呈相反方向倾斜的长方形。旗形走势又可分作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下降旗形的形成过程是:证券价格经过陡峭的飙升后,接着形成一个紧密、狭窄和稍微向下倾斜的价格密集区域,把这密集区域的高点和低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可以画出两条平行而又下倾的直线,这就是下降旗形。上升旗形则刚刚相反,当证券价格出现急速或近乎垂直的下跌后,接着形成一个波动狭窄而又紧密、稍微上倾的价格密集区域,若将其高点和低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上升通道,这就是上升旗形。
(2)旗形的突破与涨跌幅测算
旗形的上下两条平行线起着支撑和压力作用,与轨道线有些相似。这两条平行线中的某一条被突破是旗形整理形态完成的标志。
旗形也有测算功能。旗形的形态高度是平行四边形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旗形被突破后,价格将至少要走到形态高度的距离,大多数情况是走到旗杆高度的距离(旗形出现之前,一般有一个旗杆,这是价格作直线运动形成的距离)。
(3)旗形的研判要点
第一,旗形形成之前和被突破之后,成交量都很大。在旗形的形成过程中,成交量从左向右逐渐减少。这与其他整理形态不同。如果在旗形形态中,成交量是不规则或是并非依次减少的情况,则要注意这可能不是旗形整理,而是反转形态。
第二,旗形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一长,它保持原来趋势的能力将下降。通常,其持续时间应该短于3周。
第三,旗形形态被突破后,价格仍然保持形态前的运动趋势。
4.楔形形态
楔形和旗形是两个极为相似的形态,楔形有时也被称为第二旗形。如果将旗形中上倾或下倾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上倾或下倾的三角形,我们就会得到楔形。楔形的上下两条边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倾斜的,这与前面介绍的三角形态不同。根据楔形上下两条线倾斜的方向不同,楔形又分为上升楔形(见图10-29左)和下降楔形(见图10-29右)。
图10-29 楔形形态
(1)楔形形态形成过程
楔形系价格介于两条收敛的直线中变动。与三角线不同处在于两条界线同时上倾或下斜。成交量变化和三角形一样向顶端递减。上升楔形指证券价格经过一次下跌后有强烈技术性反弹,价格升至一定水平又掉头下落,但回落点较前次为高,又上升至新高点(比上次反弹点高),又回落形成一浪高于一浪之势,把短期高点相连及短期低点相连则形成两条同时向上倾斜的直线。下降楔形则相反,高点一个比一个低,低点亦一个比一个低,形成两条同时下倾的斜线。
(2)楔形的突破与涨跌幅测算
表面上来看,楔形两边同时上倾(下斜),代表多头(空头)趋势很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在上升楔形中,价格上升,卖出压力亦不大,但买方的兴趣却逐渐减少,价格虽上扬,可是每一个新的上升波动都比前一个弱,最后当买方需求完全消失时,价格便开始继续下跌。因此,上升楔形是价格尚未跌到底,只是一次跌后技术性反弹而已,当其下限跌破后,就是卖出信号。上升楔形是一个整理形态,常在市场下跌的回升阶段出现。上升楔形显示上升楔形之后的下跌幅度要大于上升楔形本身的幅度,因为价格尚未见底。
在下降楔形中,价格经过一段时间上升后,出现了获利回吐,虽然下降楔形的底线往下倾斜,似乎说明市场的承接力量不强,但新的回落浪较上一个回落浪波幅小,说明卖方力量正减弱中,加上成交量在这阶段中的减少可证明市场卖压的减弱。下降楔形也是个整理形态,通常在中、长期市场上升的回落调整阶段中出现。下降楔形的出现表示升势尚未见顶,这仅是升后的正常调整现象。一般来说,形态大多是向上突破,当其突破上界阻力时,就是一个买入信号。
(3)楔形的研判要点
第一,楔形(无论上升楔形还是下降楔形)上、下两条线必须明显地收敛于一点,形态不能太过宽松。一般来说楔形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完成。
第二,下跌中出现的上升楔形往往是向下跌破前期低点居多,但也有往上突破的,而且成交量明显增加,此时形态可能出现变异,这时应该改变原来看法:价格可能会沿着新的上升通道,开始新的升势。同样倘若下降楔形不升反跌,跌破下界支持,这时应该随着市势的变化而改变原来观点。
第三,上升楔形上下两条线收敛于一点,价格最终会突破下界,理想的跌破点是由第一个低点开始到上升楔形尖端的2/3距离处。有时,价格可能会一直移动至楔形的尖端,出了尖端后还稍作上升,然后才大幅下跌。
第四,下降楔形和上升楔形也有明显不同之处:上升楔形在跌破下限支持后经常会出现急跌;但楔形往上突破阻力后,价格可能会向横发展,形成徘徊状态,成交仍然十分低沉。随后才慢慢开始上升,交易量亦随之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