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的运用与不足

五、波浪理论的运用与不足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大的周期的运行全过程,并明确当前所处的位置,按波浪理论所指明的各种浪的数目就会很方便地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操作。要弄清楚目前的位置,最重要的是认真、准确地识别3浪结构和5浪结构。这两种结构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一组趋势向上(或向下)的5浪结构,通常是更高层次波浪中的1浪,中途若遇调整,我们就知道这一调整肯定不会以5浪的结构而只会以3浪的结构进行。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5浪结构,而且目前处在这个5浪结构的末尾,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一个3浪的回头调整浪即将出现。如果这一个5浪结构同时又是更上一层次波浪的末尾,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更深的、更大规模的3浪结构将会出现。

1.上升浪中买卖点的把握

理解波浪理论后,只要投资者能确认一波完整的形态已完成,即下跌3浪的最后波段C浪结束,投资者便可介入了。波浪理论不同于江恩理论和道氏理论,它对黄金分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后两者。在这样的前提下,当第1浪的完成得到确认,便可成为衡量第3浪与第5浪卖出的位置,当然这和黄金比率的0.618位置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在一个5浪上升中,只要投资者把握好第1浪的起点以及第1浪的涨幅高度,那么,第5浪的顶点便会在第1浪顶点的1.618处产生,而第3浪的顶与第5浪的顶的距离经常是第1浪起始点到第3浪顶的0.618。至于调整浪,一般都遵循回调0.618的规律。

波浪理论认为在13个波形中,5个上升浪是最易获取投资回报的阶段。艾略特认为,其中第3浪的升幅也最为可观,虽然第5浪往往会形成延长形态,但从安全程度来看,其上升幅度则远不如第3浪的上升幅度,因第5浪上升也往往有失败浪的存在,而第3浪则不会出现。因此,投资者在上升波浪中应注重第3浪,当然,这并不代表第1浪和第5浪没有行情可为。

(1)第3浪买卖的要领

第3浪的延长浪是具有丰富变化的价格波动,通常出现于“逃跑型市场”,投资者如果能根据明智而明确的规则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不少好的机会。艾略特一再强调,无论第3浪的上涨是否有延长,投资者一定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①最小波动幅度(数浪并不重要),②比率1.618,③严格的进场和出场规则。艾略特认为,每一个5浪形态后面必有A、B、C浪的调整或者双重调整,实际中价格一旦下降至A、B浪形成的波谷以下,那么投资者就可以卖出,如果在上升的A、B、C浪中,则是一个买入的信号。

艾略特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由于投资人的信心恢复了,市场上出现了逐渐有利的基本面,第3浪通常会造就最大的成交量与价格变动,并且必然是波段中最活泼的一段。为了使整个策略有效,艾略特认为必须设定一个最小波动幅度,如果波动幅度过小,那么存在以下弊端:①存在太多的“噪声”干扰,使投资者无法正确预测波动;②调整不会提供足够的获利潜能;③用1.618比率计算的预测价格目标不可靠的可能性增大。

(2)第3浪买卖机会的把握

第3浪行情极富诱惑力,不仅上涨幅度大,更重要的是集延长性和安全性于一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如能把握好时机,并对利润目标位有着详尽的推算,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要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必须克服贪婪、恐惧以及急躁等不利于操作的心理作用。为了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投资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波浪理论认为,日K线图上价格目标达到后,在市价突破前两天的最低点,或者收盘价低于出现最高价那天的最低点这两种情况出现其一时,应该转入空头。通常,投资者若在平仓出场后再进场交易,主要取决于第1浪的波幅,而并非第3浪,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第3浪延长后,波幅一定很大,肯定会形成一个大的调整,那样很容易使投资者产生错觉,并导致投资失败。所以说,第1波波幅越大,对再进场越有利,因此周线图和月线图的参考价值是分时图所无法替代的。第二,设立利润目标有助于抑制贪婪心理。一般认为,利润目标在第1浪起点到第3浪结束垂直距离的50%为佳。一旦达到这一目标,投资者应进行平仓,等待下次机会的出现。

(3)第五浪延伸时的应对

把握第5浪延伸时的买卖点,应该借助于斐波那契比率(黄金分割),把从第1浪高点到第3浪高点的幅度乘以斐波那契比率1.618来得到第5浪结束点的价格目标,这样何时卖出便一目了然了。

2.趋势中调整的应对

除了前面所讲的利用上升浪和调整浪交易外,波浪理论还非常重视利用直接趋势调整时机进行投资的方法。当然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趋势中的调整,另一种是长期趋势中的调整。虽然同处于调整之中,但投资者仍有获利的时机可把握。

(1)短期趋势中的调整

以下我们以简单的突破系统为例,讲解如何在短期趋势调整中投资。虽然该策略远离艾略特理论的真谛和斐波那契数列,但同样在形态中有着自身固有的特性,如直观性和易见性等。

一般而言,在一个简单的波动突破形态中,投资者最常用的理论是:如果价格高于前一浪的最高点时,则是买入的较佳良机;而如果价格低于前一浪的最低点,则是卖出时机。这在国内众多的股票交易中屡见不鲜。这一规律在有规则市场中出现较大波动时可以运用得更加完美,但这种方法同样也有其弊端。如果应用在横向盘整的市场中,其作用就显得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运用此种方法时,投资者必须要对此种规则和特征加以明确的界定。不同的波动幅度、止损点、利润目标和再进场规则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2)利润目标的计算

利润目标是此前一浪的波动总幅度乘以0.618。假设某股票从10元涨至20元,经过回调后再度起动,那么其利润目标位的计算应是:第1浪总幅为:20-10=10元,利润目标是0.618倍的第1浪波幅为0.618×10=6.18元,其利润目标位则应是20+6.18=26.18元。这说明,如果在一个短期的趋势中,只要投资者能有效地计算出利润目标位,那么操作中的安全会相应地提高,而26.18元也将是多头出仓的部位。对于多头而言,如果价格低于前两天的低点时,投资者确实应止损出场。此外艾略特还认为,在利用调整交易时,必须在下面两者中做出选择:①等待一个62%的调整,同时避免此波调整的风险;②尽早交易,但是止损出场的可能更大,或者说遭受损失的风险较大。

投资者一旦准备进入市场,则必须选准进入时间,最好的办法是与波动规模、调整和进场规则一起考虑,这样才能明显地做到有的放矢。

(3)长期趋势中的调整

对于长期趋势中的调整,投资者操作中应首先观察各类图形的历史走势,其次是提高技术方面的分析准确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在今后把握长期趋势调整的买卖时间的准确率。

第一,调整的规模。调整是对推动浪进行的一个修正。至于调整的规模,艾略特则较为重视斐波那契数列中的3个基本比例,即0.618,1.0和1.6180。这也是研究调整的精髓。38%来源于0.618除以1.618的商,50%是比率1.0的变形,62%是来源于1.0除以1.618的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3浪变动出现,那么调整的规模越大,对投资就越有利,因为调整越大,一定利润目标下获得利润的潜力也就越大。

第二,规模调整和趋势的转变。一般“大规模的转变”意味着50%至62%的调整,但往往也蕴含着趋势的转变。当然,投资者在判断调整幅度的时候,经常对调整能走多远,心里没有底。投资者在这一阶段往往是束手束脚。艾略特结合斐波那契数列的比例,通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认为,调整通常会回至50%至60%的区域,同时也有可能回调到前一波峰或波谷的起始点。

基于上述的原因,投资者要能更好地控制调整,应该运用下述规则:收盘价高于出现最低价那天的最高点,或者以前的波峰被突破了,就应是买入信号(反之为卖出信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任何一个波段中,投资者都应设置止损点,以防利润流失或亏损累累。一个交易完成退出后,一旦进场规则的标准满足时,投资者就应该再次进场。

3.应用波浪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波浪理论会给我们带来利益,但是从波浪理论自身的构造来看,其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果使用者过分机械、过分教条地应用波浪理论,肯定会招致失败。波浪理论最大的不足是应用上的困难。波浪理论从理论上讲是8浪结构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主浪的变形和调整浪的变形会产生复杂多变的形态,波浪所处的层次又会产生浪中有浪的多层次形态,这些都会使应用者在具体数浪时发生偏差。浪的层次的确定和浪的起始点的确认是应用波浪理论的两大难点。

波浪理论的第二个不足是面对同一个形态,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数法,而不同的数浪方法产生的结果相差很大。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引起的:①价格曲线的形态通常很少按5浪加3浪的8浪简单结构进行,对于不是这种规范结构的形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主观性很强。②波浪理论中的大浪、小浪是可以无限延伸的,长的可以好多年,短的可能仅几天。上升可以无限地上升,下跌也可以无限地下降。另外,波浪理论只考虑了价格形态上的因素,而忽视了成交量方面的影响,这给人为制造形状的人提供了机会。这正如形态学上有假突破一样,波浪理论中也可能产生一些形态让人上当。

波浪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观的分析工具,这给我们增加了应用上的困难。在对波浪理论的了解不够深入之前,投资者最好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