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
2025年09月26日
第十二章 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以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事实行为为基础,力图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决策机制。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具有风险厌恶的特质,且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投资活动。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理论进一步提出有效市场假说,即证券价格能反映所有投资者可获得的信息。然而,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以及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传统的“理性人”假定以及有效市场假说已经无法解释现实中人的投资行为与金融市场的异象。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经济与金融行为,试图借此修正传统金融理论的假设。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开始悄然兴起。
与传统金融理论不同,行为金融学否定了“理性人”的假定,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即个人在做决策时,无法如“理性人”那样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做详尽分析,且个人常常在不能充分了解自己所面临的情况下,以认知的偏差、经验法则或直觉作为决策依据,进而使得决策存在情绪偏离(Emotional Bias)和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从传统金融的“理性人”视角来看,这样的决策结果可能是次优的,会使得金融市场短暂的甚至长期偏离有效状态。在本章的后续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所提出的挑战。其次,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揭示解释金融市场异象产生的原因。最后,介绍当前最主要的行为金融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