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的发展历史

一、技术分析的发展历史

了解技术分析的历史有助于投资者更准确地理解技术分析的本质。最早用于技术分析的图表应该出现在约200年前的日本的米市交易,当时出现的技术分析方法是现在K线理论的前身。

K线理论尽管出现得很早,但是没有从理论上得到提升,只能认为是一个技术分析的早期萌芽。对当今技术分析方法影响最大的是美国人C.H.道(C.H.Dow),他对市场的基本观点和认识经过自己和其他人的总结形成了道氏理论。道氏理论出现在1890年前后,并被普遍认为是技术分析的开山鼻祖。正是因为道氏理论的出现,才使得技术分析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得到传播和推广。

在道氏理论之后,相继出现了多位对技术分析的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分析大师。江恩(W.D.Gann)、埃利奥特(R.N.Elliott)、爱德华和马吉(R.D.Edward and J.Magee)、怀尔德(J.W.Wilder)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天才的构思和对市场独特的观察方式,至今仍然“主导”着技术分析的主流。这些分析大师对技术分析方法的丰富和完善、对技术分析理论的传播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1932年,美国人江恩在自己出版的书中,总结了技术分析中时间、循环的分析方法,首次对周期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说明。江恩正方形、时间隧道等是其代表“作品”。1938年,埃利奥特在其出版的书中提出了波浪理论的完整构思,勾画了价格波动所应该遵循的8浪结构。波浪理论是当今技术分析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不可思议的结论和分析方式使为数不少的投资者着迷。在1948年首次出版的由爱德华和马吉所著的《股价趋势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中,对形态理论和支撑压力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本书被多次再版,被称为华尔街投资的“宝典圣经”。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技术指标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这个时期群星灿烂,众多的分析人士相继发明了对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技术指标。其中,怀尔德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在1978年出版的《技术型交易系统的新思路》(New Concepts in Technical Trading Systems)中,对多种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炼。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美国人对技术分析方法的贡献是最突出的。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技术分析的历史与证券市场的历史一样长。绝大部分的投资者进入市场,进入证券(股票)营业部,首先接触的是屏幕上分析软件的技术图表。从1994年起,在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股票(证券)分析软件,每种软件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如果说中国人对于技术分析有什么贡献的话,那就应该是在这些软件中所出现的相当数量的技术指标。无论这些新的技术指标是否能被市场和投资者所接受,其对市场某个方面的刻画还是应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