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又被称为弯曲的趋势线,在本质上是一种趋势跟踪工具,在判断行情走势,特别是长期行情走势方面,有着其他技术指标不可比拟的优势。
1.移动平均线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1)移动平均线的定义
移动平均线(简称MA)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股价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
移动平均线的基本诉求是消除股价随机波动的影响,以寻求股价波动的趋势。因为股票价格的运动趋势是非常不稳定的,有时几乎是任意的。处理这种现象的一种方法就是运用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线可以缓和价格的波动性,使价格的运动趋势变得平滑,使价格的各种扭曲减至最小。
(2)移动平均线计算方法和参数
移动平均线是将若干天(以日为单位)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其计算方法就是求连续若干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移动平均线的计算公式:
式中:C代表某日收盘价;N代表移动周期(连续若干交易日),即MA的参数。
MA常用的单位是天。以5日MA为例,可表示为:MA(5)。当日MA(5)的值,即当天的收盘价和此前4天的收盘价的算术平均价格。MA并非只能针对交易日,投资者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区间的单位。例如,可以选择年、月、周、60分钟、30分钟等。
(3)移动平均线分类
在技术分析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移动平均,其中主要有3种: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和指数移动平均。简单移动平均线应用最为广泛,本书仅介绍简单移动平均线。
根据移动平均线计算周期长短,移动平均线分为以下几类。①短期移动平均线:5日、10日、20日。②中期移动平均线:30日、45日、60日。③长期移动平均线:120日、200日、250日(或240日)。
5日均线也称攻击线,代表着个股或大盘的上涨攻击力度。一旦5日均线掉头向下,则攻击力消失。短线操作重视攻击力,因此对5日均线的依赖度非常高。10日均线也称操盘线。当股价在10日均线之上运行时,表明个股短期仍将上涨,当股价在10日均线之下运行时,则表明个股股价短期将下跌。20日均线也称庄股生命线。在庄家控盘的条件下,股价在第一波上涨后,庄家常会横盘整理数周来洗盘,此时股价可能会跌破10日均线,但一般会在20日均线处稳住。30日均线是大盘生命线。不管是涨势还是跌势,大盘只要不突破30日均线,则中级趋势一般就不会改变。45日均线指45天市场平均成本,股价在此线之下就说明45天买进的人全部被套,在上就表示全部获利。60日均线也叫决策线,120日均线也叫半年线,250日均线也叫年线。
一般认为:大盘跌破30日均线,强势特征结束;跌破60日均线,多头市场动摇;跌破半年线(120日均线),牛市市场结束;跌破年线(250日均线),熊市市场开始。
2.移动平均线特点
移动平均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滞后性
在价格原有趋势发生反转时,MA的行动往往过于迟缓,掉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这是MA的一个极大的弱点。等MA发出反转信号时,证券价格掉头的深度可能已经很大了。
(2)具有稳定性
从MA的计算方法就可知道,要比较大地改变MA的数值,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比较困难。因为MA的变动不是一天的变动,而是几天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天一分摊,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这种稳定性有优点,也有缺点。相对而言:参数小的移动平均线,稳定性差;参数大的移动平均线,稳定性强。
(3)信号频繁
在盘整阶段或趋势形成后的中途休整阶段或局部反弹和回挡阶段,MA极易发出错误的信号,因为这时不同周期(参数)的MA的取值比较接近,容易出现交叉等信号。在这些阶段MA势必会发出很多信号,产生信号频繁的现象。信号多了就容易出现错误,这是使用MA最应该注意的。
3.移动平均线应用法则
(1)葛兰维尔法则
对于移动均线买卖法技巧,最为经典的是美国技术分析家葛兰维尔提出来的“均线买卖八大法则”,如同11-1所示。
买入四法则:①移动平均线从下降状态开始走平,同时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突破平均线,是买进信号;②股价下穿移动平均线,而移动平均线仍上扬,不久股价又回到移动平均线上方,是买进信号;③股价原在移动平均线上,呈短期下跌,但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又上升,是买进信号;④股价原在移动平均线下,突然暴跌而远离移动平均线之时,是买进时机。
卖出四法则:①移动平均线从上升状态开始走平,某日股价跌破移动平均线时,是卖出信号;②股价上穿移动平均线,而移动平均线仍在下行,随后股价又回到平均线下时,是卖出信号;③股价原在移动平均线下,短期上涨,但未涨到平均线处开始下跌,是卖出信号;④股价原在平均线上,短期突然暴涨而远离平均线之时,是卖出信号。
图11-1 葛兰维尔法则示意
其中1—4为买进信号,5—8是卖出信号,其中4和8可不受均线趋势影响
(2)黄金交叉和死亡交叉
所谓MA的交叉是指参数不同的两条MA曲线发生了交叉的现象。黄金交叉是指小参数的短周期MA曲线从下向上穿过大参数的长周期MA曲线。死亡交叉是指小参数的短周期MA曲线从上向下穿过参数大的长周期MA曲线。黄金交叉应该买入,死亡交叉应该卖出。当然,交叉还有其他的限制条件。比如,交叉时,长周期的MA从有趋势开始走平,变成无趋势;而且对相交叉的位置也有一些要求,低值区的金叉和高值区的死叉可信度相对较高。
(3)移动平均线组合形态与买卖法则
1)多头排列与空头排列形
①多头排列形(见图11-2右)。其形态特征:出现在上升趋势中;均线发散性地向上运动后,经过一段时间,各均线呈等距离的同步上扬状态;短期均线贴近K线运行,中期均线保持着和短期均线适当的距离同步上扬,长期均线以相同趋势同步上扬,形成齐头并进的、平行向上的现象。市场观点:做多信号,在多头排列的初期和中期,可积极买进做多,后期要谨慎做多。
②空头排列形(见图11-2右)。其形态特征:出现在下降趋势中;均线发散性地向下运动后,经过一段时间,各均线几乎呈等距离同步下行状态;短期均线紧贴K线运行,中期均线保持着和短期均线适当的距离同步下行,长期均线也保持着和中期均线适当的距离同步下行,形成齐头并进、平行向下的现象。市场观点:空头排列是个广义概念,只要均线的组合形态以下行为主,均属于空头排列。在空头排列的初期和中期,以做空为主,后期应谨慎。
图11-2 移动平均线组合形态与买卖法则示意
2)均线粘合发散形
①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形。这种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可分为首次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形和再次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形。
首次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形。其形态特征为:在下跌后横盘末期或上涨后横盘末期,短期均线、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同时以喷射状向上发散,几根均线发散前曾粘合在一起。市场观点:买进信号,均线粘合的时间越长,意味着整理越充分,向上发散的力度就越大;均线向上发散时,如果价量齐升,则上涨信号强烈。
再次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形。其形态特征:在上升趋势中,短期均线、中期均线、长期均线呈现向上发散趋势,但发散不久均线再度粘合,粘合之后几根均线又再次向上呈多头排列。市场观点:应积极做多;最佳买进点在均线第二次向上发散位置,如果均线出现第三次、第四次向上发散,力度通常不如二次发散。因此第三次、第四次发散的买入要以短线操作为主要操作思路;向上发散时,均线角度越大,后市行情上涨的潜力就越大;向上发散时,成交量放大,则上涨信号的可靠性增强。
②均线粘合向下发散形。这种均线粘合向下发散可分为首次均线粘合向下发散形和再次均线粘合向下发散形。
首次均线粘合向下发散形。其形态特征为:在股价上涨后横盘末期,或在股价下跌后横盘末期,短期均线、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以瀑布状向下发散,发散前几根平均线粘合在一起。市场观点:是做空信号;均线粘合时间越长,向下发散的力度就越大;当均线向下发散时,如果成交量同步放大,则下跌速度加快,下跌幅度加深。也有可能出现无量空跌的情况。
再次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形。其形态特征为:出现在下跌趋势中,均线在粘合前,曾向下发散下行,随后又再度粘合在一起;粘合之后,短期均线、中期均线、长期均线再次以瀑布状向下发散。市场观点:后市股价下行,持续看跌;股价在大幅下跌后,均线组合向下发散且下跌力度不强时,要适度做空,慎防空头陷阱;均线再次向下发散,这里的“再次”可以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如果再次下跌力度不如第一次强,在下跌后期,要密切关注盘面反转信号。
3)快速上涨与快速下跌形
①快速上涨形。其形态特征为:出现在涨势中,短期均线快速上升,并与中期、长期均线距离迅速拉大。市场观点:是趋势反转信号;在短期均线没有拐头前做多,短期均线走平或拐头,则做空;均线上升速度越快,趋势即将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越大。
②快速下跌形。其形态特征为:出现在趋势下跌后期,股价加速下跌前,均线系统呈缓慢或匀速下跌状态,在股价加速下跌时,短期均线与中期、长期均线距离越拉越大。市场观点:趋势见底信号,不宜盲目杀跌,后市可能转多;此形态出现加速下跌前,股价或指数下跌幅度越大,则信号越准确。
4.移动平均线作用
(1)可追踪趋势
MA能够表示证券价格的趋势方向,并追随这个趋势。如果从证券价格的图表中能够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线,那么,MA的曲线将与趋势线方向保持一致。原始数据的证券价格图表不具备这个保持追踪趋势的特性。MA能消除证券价格的小起伏波动,使得趋势方向更加明显。
(2)具有助涨助跌作用
当价格突破了MA曲线的时候,无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实际上都是支撑线或压力线被突破。根据支撑线或压力线被突破后发生转换的特性,价格有继续向突破方面再走一程的愿望,这就是MA的助涨助跌性。
(3)具有支撑压力作用
当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后,实际上都是支撑线和压力线被突破。如果能站稳压力线,将形成有力支撑;反之,跌破支撑线后如果不能尽快重新站回,则为有效跌破。其作用原理主要来自投资者心理因素。但是,移动平均线的支撑压力作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MA只是作为支撑线和压力线,而没有确定的“功能”。当价格“站在”某MA之上,当然是有利于上涨的,但并不是说一定会涨,因为支撑线有被突破的时候。
(4)揭示当前市场的平均成本
通过移动平均线,就能知道市场最近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通过自己的持仓成本与市场平均持仓成本的比较,就能知道自己持仓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