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竞争压力分析
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的行业竞争压力也不同,根据波特五力分析,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感受一下行业的竞争压力,判断每一种竞争压力的强大程度:现有厂商的竞争、潜在进入者、替代产品、需求方议价能力和供应方议价能力。
1.现有厂商的竞争
厂商之间的竞争是5种力量中最强大的。为了赢得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他们通常不惜代价。在有些行业中,竞争的核心是技术;有些行业的竞争核心是价格;也有一些行业,价格和技术的竞争都很弱,竞争的核心在于产品或服务的特色、新产品革新、质量和耐用度、保修、售后服务、品牌形象。竞争厂商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竞争不但有强弱之分,而且各厂家对价格、质量、性能特色、客户服务、保修、广告、分销网络、新产品革新等因素的相对重视程度也会随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
评估竞争的激烈程度,关键是准确判断公司间的竞争会给盈利能力带来多大的压力。如果竞争行动降低了行业的利润水平,那么可以认为竞争是激烈的;如果绝大多数厂商的利润都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竞争为一般程度;如果行业中的绝大多数公司都可以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则竞争是比较弱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潜在的进入者
一个市场的新进入者往往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对特定的市场来说,新进入者所面临的竞争威胁来自进入市场壁垒和现有厂商对其做出的反应。一旦新进入者很难打开这个市场或市场的经济因素使得潜在进入者处于劣势,进入市场的壁垒就产生了。进入市场的壁垒有以下几种:①规模经济,②不能获得的关键技术和专业技能,③品牌偏好和客户忠诚度,④资源要求,⑤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劣势,⑥分销渠道,⑦政府政策,⑧关税及国际贸易方面的限制。
检验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是不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看行业的成长和利润前景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额外的市场进入者。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潜在的进入者就是一种弱势的竞争力量;相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且存在合格的厂商,他们拥有足够的技能和资源,那么潜在的进入者就增加了市场上的竞争压力,现有厂商被迫加强其地位,抵御新进入者。
3.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压力
某个行业的竞争厂商常常会因为另外一个行业的厂商能够生产很好的替代品而面临竞争,如玻璃瓶生产商会受到塑料瓶和金属罐厂商的竞争。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压力强度取决于3个方面。
第一,是否可以获得价格上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容易获得并且价格上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往往会产生竞争压力。如果替代品的价格比行业产品的价格低,那么行业中的竞争厂商就会遭遇降价的竞争压力。
第二,在质量、性能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属性方面的满意度如何。替代品的易获得性不可避免地刺激客户去比较彼此的质量、性能价格,这种压力迫使行业中的厂商加强攻势,努力说服购买者相信他们的产品有着卓越的品质和优异的性能。
第三,购买者转向替代品的难度和成本。最常见的转换成本有:可能的额外价格、可能的设备成本、测试替代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时间成本、断绝原有供应关系建立新供应关系的成本、转换时获得技术帮助的成本、员工培训成本等。如果转换成本很高,那么替代品的生产上就必须提供某种重要的成本或性能利益,来诱惑原来行业的客户脱离老关系。
因此,一般来说,替代品的价格越低,替代品的质量和性能越高,购买者的转换成本越低,替代品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就越大。
4.供应商的权利
供应商是一种弱势竞争力量还是一种强势竞争力量,取决于其所在的行业的市场条件和所提供产品的重要性如何。一旦供应商所提供的是一种标准产品,可以通过开放市场由大量具有巨大生产能力的供应商提供,那么供应商处于弱势地位,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从一系列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供应商那里获得所需的一切供应,甚至可能从供应商那里分批购买以推动订单竞争。只有当供应出现紧缺而购买者又急于保证供应时,供应商才会拥有某种市场权力。如果有很好的替代品,而购买者的供应转换既无难度,代价又不高,那么供应商的谈判地位就会处于劣势。
如果购买者是供应商的大客户的话,那么供应商通常在产品供应的价格及其他方面的话语权较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的利益优劣状况往往同其大客户的利益优劣息息相关。因此,供应商往往有着一种强大的动力通过提供合理的价格、卓越的质量以及推进其所提供产品的技术和性能进步来保护和提高客户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如果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占其下游行业产品成本的很大比例,从而对该行业的产品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对该行业产品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那么供应商就会拥有很大的市场权利。当少数几家供应商控制供货产品从而拥有定价优势时尤其如此。同样地,当购买者转向替代品的难度越大或者成本越高,供应商的谈判优势就越明显。
一旦供应商拥有足够的谈判权,在定价、所供应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或者交货的可靠度上有很大的优势时,这些供应商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竞争力量。
5.供应方议价能力
如果购买者能够在价格、质量、服务或其他的销售条款上拥有一定的谈判优势,那么购买者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竞争力量。
一般来说,大批量采购使购买者拥有相当的优势,从而可以获得价格折让和其他一些有利的条款。零售商常常在产品采购时占有谈判优势,因为制造商需要扩大零售覆盖面和争取有利的货架空间。由于零售商可能储存一个或几个品牌的产品,但从来就不会储存市场上所有可以买到的品牌,厂商为了争取那些颇受大众青睐或大批量零售商的生意而展开竞争,这样,就会给零售商创造明显的谈判优势。
即使购买者的采购量并不大,或者也不能给卖方厂商带来重要的市场或某种声誉,购买者在下列情形下仍然有一定程度的谈判优势:
①购买者转向竞争品牌或替代品的成本相对较低:一旦购买者拥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转换品牌或者可以从几家厂商采购,购买者就拥有很大的谈判空间。如果产品之间没有差别性或差别性很小,转换品牌就相对容易,付出的成本很小或无须付出成本。
②购买者的数量较小:购买者的数量越小,厂商失去已有的客户去寻找替代客户就越不容易。为了不丢失客户,厂商更加愿意给予某种折让或优惠。
③购买者对厂商的产品、价格和成本所拥有的信息越多,所处的地位就越强。
如果购买者向后整合到卖方厂商业务领域的威胁越大,所获得的谈判优势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