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电影与抗战歌辑

三、 卡通电影与抗战歌辑

全面抗战时期,万氏兄弟、钱家骏、王铭章等艺术家进行的动画电影制作也是官营电影制作当中不容忽视的部分。这些作品主要包括钱家骏制作的《农家乐》,万超尘、王铭章制作的《王老五去当兵》《小猎人》,万氏兄弟合作完成的《抗战标语卡通》1—4集(《党歌》《精忠报国》《在此一战》《军民合作》),《抗战歌辑》1—7集(其中歌曲有《马儿好》《满江红》《长城谣》《打回东北去》《朝鲜进行曲》《沈阳花鼓》《保家乡》《巾帼英雄》等),等等。

《农家乐》是一部“打算作农村宣传用的”农村题材卡通短片,为有声片,片长6分钟,由重庆励志社美术股“在总干事黄仁林鼓励之下”制作而成,摄影、录音工作由中央电影摄影场协助,也成为大后方第一部官营制片单位制作的动画剧情片。1939年开始制作,历时一年多绘制完成。主绘者钱家骏,助绘者包括“设色”袁宪志、“动作”范敬祥、摄影王乐天、“图案”杨祖述、“背景”金右昌、录音任冰、晒印黎锡常、冲洗胡灼全,音响由陈健、毛宗杰、陈珂、李元庆、黄国栋等担任(55) 。根据研究者李镇的考证,钱家骏先生在卡通片《农家乐》制作中发挥的作用至为关键。(56) 钱家骏(1916—2011),江苏吴江人。他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加入励志社美术股,由于抗战宣传的需要,主动投入卡通电影的绘制工作中。

影片讲述的是农民李大伯在小港南岸的李家庄生活了六十多年,与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一只名叫阿花的狗过着恬静的农家生活。战争爆发之后,同在小港南岸、与李家庄并立的王家店惨遭敌人屠戮,到此觅食的阿花见状逃回家中吠报主人。李大伯动员、组织全家进行自卫,在敌人进犯时守护了家园。

《农家乐》情节简单,艺术成就却不容小觑,正如时评所述:“然阴阳画面之调和,人物动作之优美正确,夸张处的发噱有趣,高潮运用的适当,绘制技术上也可说是相当成功的,摄制方面,镜头推动和剪接,有很多处帮助了剧情的紧凑,虽说只是六分钟的演出。却已经抓住观众热烈的紧张情绪了。”(57) 影片还选用了黄自先生所作曲目《农家乐》。

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在全面抗战时期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成为制作标语卡通片、抗战歌辑的主力,并主持“中制”卡通影片室。标语卡通以单独或配合电影放映的形式呈现,例如,《中国国民党党歌》《军民合作》以独立的形式放映,《抗战特辑》中则运用标语卡通的形式描绘我国的盛衰经过(58) ,由于卡通艺术的特性,将复杂的内容以明晰、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之更容易被观众理解。

抗战歌辑,也称歌唱音乐短片或音乐歌唱有声卡通,是将抗战歌曲与卡通艺术相结合,用于抗战宣传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鲜明的跨界性与创造性,广受观众青睐。中国电影制片厂共制作了《满江红》《打回东北去》《长城谣》《马儿好》《募寒衣》等七集。抗战歌辑主要与电影配合放映。

《马儿好》由孩子剧团演奏,加映于故事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之前;《满江红》《打回东北去》配合影片《热血忠魂》放映;《朝鲜进行曲》《沈阳花鼓》配合《抗战特辑》第五集放映;《保家乡》《巾帼英雄》配合影片《八百壮士》放映;《募寒衣》配合影片《抗战特辑》第六集;《五月纪念歌》配合影片《保家乡》;《上前线》配合影片《好丈夫》。(59)

“材料方面,的确很成问题,好容易弄到一些赛珞珞,其他如墨汁颜料都是废了不少心血才买到的,后来陆续向上海等地去运购,始没有感到材料缺乏的恐慌。”(60) 众所周知,物质条件方面,大后方与沪港地区不可同日而语,卡通片的制作由于材料特殊,更为不易,动画电影制作者克服重重困难使之成为现实,为全面抗战时期的电影增添了一笔不可忽视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