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早在20年代,在中国早期动画事业中举足轻重的“万氏兄弟”就已经开展了他们的动画实验。抗战期间,他们用手中的笔先后与联华、明星等公司合作,绘制抗战宣传动画短片。但作为对国产动画事业有追求的万籁鸣、万古蟾等一批动画艺术家,他们最希望的还是在银幕上看到一部自己亲手制作的动画长片。“孤岛”时期,由于美国迪士尼动画片《白雪公主》的热映,张善琨看到了国内观众对于动画长片的需求,因此在制作国产真人版的《白雪公主》的同时,他也邀请万氏兄弟着手制作国产动画长片,即后来历经艰难最终告成的《铁扇公主》。
这并不是《西游记》故事在国产电影中首次被改编,早在2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初期,“盘丝洞”“女儿国”“大闹天宫”等《西游记》中的情节就曾被改编为神怪片,并因离奇、热闹、特技甚至香艳而大受中国观众欢迎。万氏兄弟在创作中对“三借芭蕉扇”做了大量细致的情节改编,影片一开始就强调将“绝对避免神怪的成分”(65) ,虽然超现实和戏剧性的段落并没有刻意被删减,但总体上来说故事强调了西行途中克服困难的线索,开始三个师兄弟各自为政,甚至相互嘲笑讽刺,最后在唐僧的劝说下同心协力战胜了敌人。影片的主题歌《取经歌》唱道:“寻求自己的光明,风霜暑热,妖魔鬼怪,虽然路难行,坚持我们的信念,忍苦含辛,永久的光明,永久的幸福就要来临。”(66) 动画片的本体性在该片中也得到了彰显,如对片中最大的矛盾与困难——熊熊烈焰,画面中就将之形象化为恶魔,从狰狞嚣张到垂死挣扎,到最终化为乌有,让观众看到了具象的“敌人”被消灭的过程,十分痛快。而在和牛魔王的斗争中,动画也专门表现了拿着武器的众人汇成越来越强大的队伍,表现众志成城的群众力量。
“国联”在丁香花园专为万氏兄弟招考和组建了60余人参与的动画部门,拍摄中需要实实在在地搭布景,部分场景以真人演员演一遍,再根据拍摄下来的画面和制作角色形象的泥塑来绘制动画。(67) “国联”特别委派形象和气质与角色十分吻合的白虹扮演铁扇公主,韩兰根、殷秀岑、章志直扮演孙悟空等三个重要角色。(68) 《铁扇公主》在角色塑造上兼具中国人物绣像和迪士尼卡通的画法,孙悟空就十分像“米老鼠”,铁扇公主却是传统的侠女形象。绘景则倾向于中国山水技法。目前留存的《铁扇公主》影像并不能完全呈现出影片当年的技术用心,万氏兄弟采用了他们在全面抗战前试验成功的立体动画技术,并在火焰、骤雨等段落渲染了红色和绿色,使影片实现了部分彩色。(69) 除画面和剧情设计外,影片考虑到动画的特点,认为若配寻常人声会显呆板,因此特地改用音乐化的对白,并延请国立艺专的专业人士制作、录制音乐、歌曲。(70)
很难想象在“孤岛”的条件和情势下艺术家和电影公司有勇气投入如此大规模、创作上又精益求精的动画长片。而对于这部制作过程十分漫长、观众期待又极高的作品,“国联”在宣传上始终没有放松。从上映时间看,先是传闻1940年年内即可上映,后推迟至次年春,又说7月1日可上映,再延至中秋档,终于在1941年11月末上映。事实上,动画影片制作不易,“国联”有充分预计,一开始就给了14个月的制作周期,并投入30万元,在当时电影制作中可谓“伟举”(71) ,而不断推出上映消息,其实不过是不断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推广策略。同时,“国联”还同步发行了《铁扇公主》的连环画,(72) 单独灌制《取经歌》唱片发行,(73) 并举行画稿展览大会,增进观众的兴趣,(74) 甚至摄制中拍摄的真人演出剧照也邀得摄影名家作品一起展出。(75) 因《铁扇公主》正片时长不足,又在公映时分别加映李萍倩导演,韩兰根、殷秀岑等喜剧演员主演的滑稽短片《老子与石子》(76) 及万氏兄弟绘制的介绍动画制作流程的动画短片(77) 。该片上映后不久上海租界
带有强烈纵深感的《铁扇公主》画面
即告沦陷,并没有实现向欧美发行的预想。即便如此,张善琨在“孤岛”时期的电影营销策略就已做到多元化全方位,丝毫不逊色于当下。当然也是由于战事,1949年前中国动画长片止步于《铁扇公主》,舆论所传的《蝗虫与蚂蚁》(《昆虫世界》)、《钟馗嫁妹》等作品无一得以投拍。万氏兄弟和中国动画工作者们的国产动画振兴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实现的。